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坊内坊员通过工作坊论坛、同伴协作、工作坊qq群等多种渠道交流研讨,提交一份最终课例展示思考后的教学设计,并与原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梳理总结研修成果。

要求:1.作业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杜绝抄袭现象,各工作坊坊主严格把关!
         2.字数5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作者 :项目管理员

研修成果

2016-10-11提交者:坊员刘福华浏览(0 )【推荐】

 

()本研修成果

姓名

刘福华

年级

八年

学科

物理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构建高效物理课堂,追求课堂教学实效

评价定型

原来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

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   生   互   动

方法意图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见过或用过了哪些镜子?

生: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师: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有什么不同呢?生甲:形状不同

生乙:一个是不透明的另一个是透明的。

会透光的镜子叫透镜。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透镜的知识。

板书课题:3.1 透镜

由生活中的镜子引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从对比中了解什么是透镜。

探究一:认识透镜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动脑,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两个任务:①将透镜分类;②说出出它们的特征。

提醒学生:我们桌子上是实验用的是透镜,可以用手摸。但实际光学仪器镜头一定不能用手直接去摸!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甲: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乙: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师生总结: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

师:关于透镜,有两个名词必须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透镜的基础。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师:透镜是会透光的镜子。那么,透镜对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探究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一:分别将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正对着平行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让同学们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画出来 。课件展示,师生总结:

1、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透镜的焦点

强调:透镜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焦点。

师:我们研究了透镜对光的作用。老师要告诉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重点研究凸透镜,凹透镜只要知道它的会聚作用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就对凸透镜作进一步研究。

多媒体展示:

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小,会聚光的能力越强。

师:凸透镜的焦距非常重要,凸透镜的型号以及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都与焦距有光。下面我们就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师: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方法:将凸透镜上正对太阳光(或手电筒的光),调节光屏(白纸)的位置,使上面的光斑最亮、最小,再用刻度尺测出这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换另一各凸透镜,重做上面实验。

师:由于时间原因,这一实验请同学们带回家完成。事后大家交流。

动手

体验

观察

讨论

分析

概括

应用

巩固

过渡

借助多媒体教学

过渡

实验

改进实验,使现象更加明显。

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

过渡

实验

多媒体辅助教学

自然过渡

把活动带下课堂,培养实践能力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些什么收获?

1、了解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通过实验,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其次,我们更进一步体验了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收获

平台

(一)完成光路图。(见课件)

强调:①会聚与发散的含义;②折射光路也具有可逆性;③3条特殊光线。

(二)物理、生活与社会

1)为什么不能把剩有液体的饮料瓶扔在森林里?(2)是谁惹得祸?

  

巩固

提高

 

1、完成本节课后习题,并将345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2、收集你周围有哪些透镜;查阅资料,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

课后巩固、提高。

板书内容是整堂课的纲要。

  

在新课结束后完成。是总结得失、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

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   生   互   动

方法意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哪些镜子?

生: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不同的镜子呢?

生: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

师: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有什么不同呢?

生甲:形状不同

生乙:对光的作用不同。

教师演示:将光照分别射到平面镜和放大镜、近视眼镜上,观察现象。

师生总结:平面镜——会反射光;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会透光。

会透光的镜子叫透镜。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透镜的知识。

板书课题:3.1 透镜

由生活中的镜子引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从对比中了解什么是透镜。

探究一:认识透镜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动脑,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两个任务:①将透镜分类;②说出出它们的特征。

提醒学生:我们桌子上是实验用的是透镜,可以用手摸。但实际光学仪器镜头一定不能用手直接去摸!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甲: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乙: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师生总结: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

学生活动: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让学生鉴别它们是什么透镜?

学生鉴别后回答: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关于透镜,有两个名词必须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透镜的基础。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师:透镜是会透光的镜子。那么,透镜对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

探究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一:分别将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正对着平行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自制的平行激光垂直射入烟室,然后在中间分别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的路径发生怎样的变化,并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让同学们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画出来 。课件展示,师生总结:

1、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透镜的焦点

强调:透镜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焦点。

师:我们研究了透镜对光的作用。老师要告诉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重点研究凸透镜,凹透镜只要知道它的会聚作用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就对凸透镜作进一步研究。

师: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程度是不是一样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

演示实验:用烟室来展示出平行光分别通过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经迹,比较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大小。

师生总结,多媒体展示:

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小,会聚光的能力越强。

师:凸透镜的焦距非常重要,凸透镜的型号以及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都与焦距有光。下面我们就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师: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方法:将凸透镜上正对太阳光(或手电筒的光),调节光屏(白纸)的位置,使上面的光斑最亮、最小,再用刻度尺测出这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换另一各凸透镜,重做上面实验。

师:由于时间原因,这一实验请同学们带回家完成。事后大家交流。

动手

体验

观察

讨论

分析

概括

应用

巩固

过渡

借助多媒体教学

过渡

实验

改进实验,使现象更加明显。

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

过渡

实验

多媒体辅助教学

自然过渡

把活动带下课堂,培养实践能力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些什么收获?

1、了解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通过实验,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其次,我们更进一步体验了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收获

平台

(一)完成光路图。(见课件)

强调:①会聚与发散的含义;②折射光路也具有可逆性;③3条特殊光线。

(二)物理、生活与社会

1)为什么不能把剩有液体的饮料瓶扔在森林里?(2)是谁惹得祸?

  

巩固

提高

 

1、完成本节课后习题,并将345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2、收集你周围有哪些透镜;查阅资料,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

课后巩固、提高。

板书内容是整堂课的纲要。

  

在新课结束后完成。是总结得失、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大了本节课的容量,并且更高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学生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理解,可以用平行光、发散光、会聚光进行视频演示

老师评语

附件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