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01

作业要求 :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题目:题目自拟

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不能提交。

作者 :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10-28提交者:学员郭逸昀浏览(0 )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一、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与突破

(一)教学重点与突破

1.通过比较和分析,学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二)教学难点与突破

通过读图,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影视欣赏:观看《草船借箭》动画,思考: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利用了哪种天气?(雾)

师:事后鲁肃问诸葛亮,如何知道会有大雾,诸葛亮是这么回答的:为将者,不知天文,不晓地理,庸才也,三日前我已算定必起大雾。可以说诸葛亮简直就是三国时期的天气预报专家。

转折:而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天气预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人都养成了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如果要到一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的话,还会特别了解该地的气候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一、天气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天气呢?

生:阅读课本57页,找出天气的定义,全班朗读一遍。

师: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找出天气在时间方面的特点:短时间。那么天气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阅读一段描述天气的短文,从中找出答案。

生:短文欣赏。全班朗读: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来

师:从这篇描述天气的短文中,我们先找出有关时间的几个词:清早、中午、黄昏。这几个词都说明天气的第一个特点(短时间)。接下来我们找出描述天气变化的词:阴云、寒风、大雪。这几个词表示天气在一天之中的变化是怎样的情况?是比较稳定,还是变化比较多?(变化多)多变的就是天气的第二个特点。

                     短时间

板书:一、天气

                     变化多

师:过渡。那么气候和天气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板书:二、气候

生:阅读课文,在书中划出气候的定义。

师:根据表格比较学习气候的特点。根据天气的定义,天气在时间方面的特点是什么?(短时间)气候的概念中指出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所以气候在时间方面的特点是?(长时间)。天气在状态方面的特点是?(多变的)那么气候在概念中指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气候的变化多还是少?(变化不大)。

                    长时间

板书:二、气候

                    变化不大

生:练习。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生:观看视频《天气预报》,观察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气温、降水、风、雪等等)

板书:三、天气预报

师:主持人在播报天气预报时所依据的地图就是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简单的天气情况呢?我们一起来读懂这张卫星云图。我们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就是读懂图,把图分析清楚了,很多答案都在图上面。

板书:1、卫星云图

师:读卫星云图主要是根据颜色。我们一起读图来说一说不同颜色各代表什么。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海洋。

生:练习。请同学们在这张卫星云图上判断一下北京和青藏高原的天气情况。北京所在的地方呈现绿色,表示北京天气晴朗。而青藏高原所在的地方是白色,表示青藏高原这个时候有雨。

师:过渡。通过对卫星云图的分析,气象部门制作出天气预报。那么在天气预报图上怎么识别天气情况呢?就是根据天气符号。

板书:2.天气符号

师:书本58页和地图册25页各有一张常用天气符号图,现在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快速记忆,然后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奖励一分。

生:快速记忆 书本58页和地图册25 常用天气符号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刚才的练习中有一种天气预报的符号没有出现?(风)风的符号比较复杂,包括风力和风向。在天气预报中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

生朗读: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力是用风矢表示的。风矢由风向杆、风羽或风旗组成。风向杆上画有风羽或风旗的一方就表示风向。

师讲述:风羽在风向杆的西侧就是西风,风旗在风向杆的东侧就是东风。风羽由若干线段构成。较长的线段表示2级,较短的线段表示1级。风旗用小三角表示,代表8级和8级以上。

我们马上来练一下:下列表示6级东南风的符号是(B)。

师: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是这节课的重点,同学们课后还可以经常观看天气预报,记熟这些符号。

生:完成填充图册23页练习第题。

生:活动。小小天气预报员。书本58页活动题,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全班以北京为例:北京天气晴,气温4-19度。某列学生一个接一个完成。

师:过渡。根据天气预报,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户外的一些活动。

板书:四、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活动

生:完成书本59页活动二,在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中,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台风-捕鱼不适合;沙尘暴-跳神不适合;霜冻-插秧不适合;晴-打篮球适合)

师:转折。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天气和气候呢?(会)

师:对,而且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沙尘暴。我国西北地区在容易发生沙尘暴的最内在原因就是植被大规模的破坏,大片大片的裸露的土地不断沙漠化。在降雨量较小的冬春季节,当大风吹过时,卷起大量的沙尘,就形成了沙尘暴。沙尘暴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均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给城市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便。所以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大气环境的监测,世界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还发布空气质量日报。

生:阅读书本59页《大气环境监测》,完成下列表格,把答案在书本中圈出来。

师:请同学们注意,我们厦门在2001730日这天的空气质量是良。根据09年的统计,厦门一年当中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161天,良的天数为19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6%。正是因为厦门拥有包括大气环境在内的优美环境,04年的时候,厦门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最佳人居奖。截止到现在,全国获得联合国颁发的最佳人居奖的城市只有12个。可以说,我们都十分幸运的在厦门这个有着鸟语花香和蓝天白云的城市,而保护好我们这座城市,让她永远的美丽下去,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师:过渡。大气质量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保护大气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师:小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围绕着天气和气候展开了学习。课后同学们除了可以继续收听天气预报之外,还可以到全国第一个气象主题公园——我们厦门的狐尾山走一走看一看,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生:根据学习目标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短时间

一、天气

                     变化多

                    长时间

二、气候

                    变化不大

三、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四、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活动

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门教学设计与反思

热评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