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初探如何多种方式激活思品教学

2016-12-22  发布者:孙东红  浏览数( -)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人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实验。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研究动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研究教材,合理利用教材;研究学生,建立民主的师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人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实验。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研究动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研究教材,合理利用教材;研究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以最终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越。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品德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使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调控教学过程。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上的交流,更有情感上的交流。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和学生用目光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当作接受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新形势下需要我们转变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努力树立生本理念,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1.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探究性学习即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选取恰当的资源,以教本内容为重点,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近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要恰当地提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确立可先由学生质疑,然后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人自己的思维定式。

2.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品德课有较多的抽象概念和原理,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或旋律回响,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强化学生的记忆,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导人对思想品德课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效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新课标改革浪潮,思品教师只有不断探究,改革创新,转变观念,大胆实践,才能开创出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