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如何进行初中音乐唱歌教学

2016-12-22  发布者:莫婷  浏览数( -)

一、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唱歌的兴趣和爱好:用审美的态度质疑,释疑
  音乐教师应牢固树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关键的观念,建立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唱歌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的歌曲的兴趣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或感到需要的事物,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具有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唱歌曲的全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唱歌兴趣。培养发展学生对唱歌的兴趣,教师就要在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质疑,释疑上下功夫。
  例如:在学唱新歌时,教师在范唱或播放录音唱片之前,要求学生注意这首歌的词,曲,节奏,情绪,表现手法等,要他们记住,歌曲留给自己哪些美的印象,听过范唱或录音之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一番,然后在学唱过程中加深体验歌曲中美的真谛,塑造美的音乐形象。
  二、看中听,听中辩,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
  音乐是声音艺术,是听觉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作为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山东新民歌,这首民歌不仅旋律优美,风格浓郁,在揭示民歌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很典型的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统整和挖掘,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课前,我根据歌词的内容制作了影片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借助电视画面直接地欣赏到沂蒙山的“好风光”从而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然后又让他们进行有关人文地理知识的文化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山东的了解。接着,我还选用了舞剧《沂蒙颂》中的英嫂主题和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中的片段,让学生分析辨听,使他们懂得民歌不仅是老百姓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当今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取时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一道理,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这首歌曲的认识。教师还要善于设疑,巧作铺垫,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立场,同样《沂蒙山小调》这首歌中为什么民歌手的演唱更能体现出山东的地方风格特征?在学生接受了几种不同范唱的比较下通过展开的讨论而获得的,我还借用“汉字接龙”游戏做铺垫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到歌曲中的“鱼咬尾”这一民间特有的旋律发展手法,并迁移到创作练习之中,在使学生由体验音乐的风格特点转化为研究音乐风格特点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三、自始至终地坚持表情教学,指导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
  在唱歌教学中,有些老师似乎有着一整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先教歌谱,再教歌词,最后处理表情。表面看来,这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深入分析的话,它是建立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观念基础上的。这种观念脱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个教育目标,也脱离了学习欲望来源于学生对音乐美的兴趣及需求这条心理规律。教唱歌曲,应当自始如一地坚持表情教学;学生在聆听范唱,学唱歌曲,创造性地复习,表演歌曲这个全过程中,都应当围绕表现歌曲美好的思想感情而工作,学歌谱,唱歌词,不是为了解决知识,技能上的难题,而是为了表露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因此,它是建立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它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它的教学特点是;在唱歌活动中进行教育,通过唱歌进行教育。
  如在教唱《国歌》的时候,为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感情,我问学生:“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学生回答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亡,在这之后,日本侵略者又步步进逼,中国人民面临着做亡国奴的危险,凡是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所以,作者喊出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应该说,学生通过歌词及掌握的历史知识已经理解了当时中国人民那种愤怒的,为国担忧,期望抗战的强烈感情。但是,如果想把这种感情变成学生内在的,深沉的感情,仅此是很不够的,还需要他们通过表达感情来加深体验,也就是齐头并进,要通过他们有表现力的歌声来实现。如:“起来,起来,起来”,这一句要唱成渐强,三个“起来”要一个比一个更加结实,饱满。只有这样才富于号召性,才能表现中国人民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才能表现出中国人民的战斗决心。又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只有把“炮火”二字后面的休止符处理清楚,把“前进”二字唱得重一些,才能把中国人民勇敢坚强,不怕牺牲,仇视敌人,蔑视敌人的感情表现出来。
  总之初中音乐唱歌教学中,尽量选择结构短小精悍,音城不宽,音量和力度适中的歌曲,在教唱歌曲时有意识地穿插讲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等活动,减轻学生的负担,当遇到唱不出的高,低音时,允许他们用假声或轻声唱。歌曲处理可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对各种意见不立即表示赞同与否,有选择地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视唱,让学生在演唱中比较,鉴别,最后确定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分析,理解。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艺术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师还应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用最优美的方法,多样的手段,指导学生从歌曲的艺术本体出发,去挖掘歌曲的内涵,有步骤地解决重点难点,最后达到对歌曲形象较为完美的表现。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