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浅谈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2017-01-06  发布者:张立  浏览数( -)

歌唱艺术是一门融合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学科。歌唱艺术是指歌唱当中的所有活动包括状态、声音、歌曲的处理等等一系列的动作。《乐府传声》中写道:“乐生于心,人心惨声哀,人心舒声和。我们从声乐角度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这里的指的就是声音,心惨心舒则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可见,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有多么重要,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因素始终影响和支配着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艺术感情的发生和发展。歌唱艺术是人的心情艺术,歌唱离不开感觉与知觉、意识、想象、情绪和情感、能力以及个性等重要心理因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一·心理因素对歌唱艺术的影响

1)意识对歌唱艺术的影响

意识是能够被自己觉知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把人的意识结构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控制。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在歌曲的处理方面——速度、力度、音量等。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不断使声乐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行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性的,是无意识的。在课堂上有个别同学害怕唱高音,但是当他没有意识到所唱的音高是平时所恐惧的音高时,有时就能较自然地唱出这个音,可一旦老师告诉他这个音的实际音高后,让他再唱一遍时,他往往就唱不好甚至不敢唱,这说明人的意识支配着人的活动。声乐活动是动作组合,是在同时间内完成多种活动的过程。而我们知道,人的有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而不能完成一个以上的动作,所以,在声乐活动时,我们只能把有意识用于应付主要的动作,而其它动作则要依赖于下意识的控制。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到这一心理特点,不要顾虑重重,否则将会顾此失彼。

2)情绪和情感对歌唱艺术的影响

情绪或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等方面,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见这样的学生:平时在上课训练的时候,演唱自如、情绪饱满,但一旦客观环境改变了,情绪就会与之产生变化,从而产生某种心理压力,造成歌唱者难以发挥其正常的水平,给歌唱带来困难甚至失败,同时,长此以往很容易使歌唱者对自己的演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和学习中,要调动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而前者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反作用于后者。古人云: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在这里,情绪被分为对立的两端,这就是情绪的两极性。两极性可以表现为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前者可以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皆为之所使,内部的情绪是通过外部的表情来实现的。现代声乐生理研究表明,大脑皮层通过视觉、听觉、内在感受等方面控制我们的歌唱行为,歌唱运动是一个统一的运动。因此,受高级神经控制的情绪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感官能否协调、统一、发挥等问题。由此可见,歌唱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心。

而音乐又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正如美学家叔本华所说:音乐决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观念不过是意志的对象化而已。音乐只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的透入人的心的原因。叔本华的精辟论述,一语道破了情感与音乐的本质关系。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演唱者的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应与歌曲相一致。例如,我们在唱《小夜曲》时,声音不宜过大、速度缓慢、感情细腻;而在演唱《黄河怨》时,就不能用《小夜曲》的情感表现。我们经常用声情并茂来形容优秀演唱者的出色表演,可见情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歌唱技巧

    歌唱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声乐文化。仅仅学习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音乐基本理论修养。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有一个研究、理解、处理的过程,如对歌曲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甚至有关地区的风俗民情都应有所了解。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这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文化素质能反映一个人的艺术品味的高低。声乐家沈湘教授告诫我们:不要把时间单放在发声练习上,要知道提高了综合修养,声音上也会提高,如果有了认识,即使走弯路也不会太远。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只有在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
  另外歌唱的自信心来源于自己的实力即演唱者的水平高低。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恰好就是
治疗不良心理素质的良方。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声乐课,课前把老师留的曲目演唱熟练,把老师这节课的内容记下来,在课下进行反复的练习。 这样才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自己才能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2)做好演唱前的一切准备

一个歌唱者对自己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出现害怕、紧张等心理问题。如果对歌词不够熟悉,而害怕忘词;如果与伴奏没有配合默契,而担心会在唱时出丑等。可想而知,当歌手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或是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作品,肯定会产生紧张心理,所以,一定要做好歌唱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选歌,在挑选歌曲时,尽量不选择超出自己最佳音域范围的歌曲。其次,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熟背歌词,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最后就是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每当上场前,一定要从脑子里静过一遍。无论歌曲的生熟,在上台演唱前,集中精神,像实际演唱一样,小声地静过一遍,这不但熟悉了曲目,也会减少紧张程度。

3)歌唱艺术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想象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虽然我没有到过内蒙古草原,但我根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诗歌和有关图片,可以在头脑中描绘出草原风光。音乐中的想象是人在原有的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形象基础上,通过拼接、重塑而行成的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大脑在接受音乐信息时,不但能产生音乐的知觉形象和音乐表象,而且还能形成新的音乐形象。同时,大脑根据外界的音乐表象或自我描述,也能形象地感知未曾见过的事物的形象。

音乐想象在音乐活动中,特别是在认识音乐、改造音乐、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等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没有音乐想象,也就没有音乐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发声的位置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经常运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凭借自己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原理中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如采用比喻的方法。 例如,在要求学生打开喉咙时,教师常用打哈欠的感觉来启发引导。此外,教师适当的范唱,能给学生实际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在正确的示范中,找到自己发声上的差距和需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启发学生准确记住自己最好的声音,并逐步达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程度。

4)树立歌唱信心,加强舞台实践。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失败。因此,建立成功和必胜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 歌手在演唱之前,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正常发挥,不知道自己能否自如地演唱,能否把高音唱得圆润悦耳全然无知,就不会有成功的信心。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足,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缺乏信心,心理就紧张,演唱水平就差。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重要措施。还有就是我们首先应明白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就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多参加一些小型的演出,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机会,体会舞台感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这对于怯场的歌唱者,是非常有易的,不仅积累了经验还会大大增强自信心。只要用心的去歌唱,不论唱好唱坏,都会得到掌声与喝彩的。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用最真诚的、最自然流畅的声音把歌曲传递出来就是成功。

   总之,歌唱与心理因素之间是既统一又协调的关系。心理因素的运用与培养在声乐演唱和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实践证明:只有我们真正的地解决好歌唱的心理问题,注重歌唱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建立起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才能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