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2017-02-28  发布者:刘君  浏览数(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成为辅助教学和帮助学习的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而原有的音乐教学仅仅突出“声”的特点,这让音乐教学施展的空间很小,多媒体技术的介入,给音乐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直接欣赏到音乐作品的原声演唱,还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音乐形象,以及精彩的演奏姿势等,如此直面音乐名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主动的表现音乐,让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更好的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配合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使学生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影像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音乐教学领域中,在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都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学,不再是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只教会学生唱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多媒体课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牧童之歌》时,传统的教学,只能口头上介绍新疆的美景,或者用一两幅画展现给学生,但是,就算教师的语言再精彩,再生动,那也是空洞的,缺泛说服力。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影像功能,把新疆的美景,用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通过屏幕展现给学生,学生不但能听到新疆优美的音乐,还能看到优美的新疆的风景,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外在与内在的美,能更好的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 运用多媒体的生动形象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赛龙舟》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一段端午节溱湖上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学生很快被节日的喜庆气氛和比赛的激烈场面中所吸引,学习的兴趣空前浓厚,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我在教学《森林的歌声》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音像画:古老神秘的丛林、潺潺流动的小溪、清脆悦耳的鸟鸣、无尽的森林宝藏、寂静的森林湖泊……学生们看得入了神,听得也很认真,俨然身临其境,为精湛的乐器演奏所感染,完全沉浸在森林音乐的世界里,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营造了良好氛围。这样的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为积极,教学效果也得到大大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过:“通过音乐,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培养的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音乐教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使人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心灵得到美化、艺术情操得到陶冶。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传达人类情感的听觉艺术和感知艺术。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听辨能力。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很好的把声音的长短、强弱、高低、快慢以及音色的变化不同与画面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春天的音乐会》这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春天的美丽,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接着便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声音的“强、弱”。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学生在有了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下,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学习时情感更加丰富,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的深刻。。

  再例如:我在教学《保护小羊》时,首先播放Flash动画:“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非常的晴朗,花儿张开了笑脸,小草随风舞蹈,几只小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来到草地上,他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顶角,玩的可高兴了……”这时,我适时的发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一乐句?”学生看着美丽的动画,情不自禁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了第一句。接着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三只狼,小羊边跑边叫,小鸟急得拍翅膀,正在这时大象来了,举起了长鼻子;狗熊举起了大手掌;小刺猬、小猎狗都来了,最后三只狼叽哩咕噜滚下了山坡。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演唱热情极为高涨,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后,还能激发他们创造性地使用自制打击乐,如用铅笔有节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温驯,用手拍书、用筷子敲纸盒等模仿各种动物,边演唱边敲击,培养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与情感的陶冶。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那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挖掘学生心田深处的探索与创作欲望呢?这就是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种创新意识,就是当前在音乐教育中提倡的创作教学。欧美一些国家,从本世纪初开始重视音乐教育中的创作教学,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得到较大发展。在我国,近年来音乐的创作教学也已引起普遍的重视,音乐创作教学有着很广泛的内涵,个人认为,只要是学生从无到有的音乐表现,都是学生在音乐上的创作,都应该鼓励和支持。如即兴创作、音乐游戏、音响游戏、即兴演奏、创作短小曲目等,通过这些音乐创造活动,都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农村小学生,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把各种音乐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例如,《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童声二声部合唱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神奇的想象,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变化不大,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歌曲第一乐段旋律多处于中音区,音乐安静而神秘,第二乐段进行合唱,音响更为丰富,孩子们好像看到神奇景象,并发出惊喜的响喊,整首歌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在教学《愉快的梦》这节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愉快的梦”,让学生说说梦见了什么,学生从多媒体课件中感受到这个梦很神奇,好像

到了童话王国一样。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来听日本两位词、曲作家给这个神奇的梦谱上的美妙音乐,学生通过闭目倾听,然后进行音乐感受,感觉乐曲安宁、娴静的使人入睡的情绪,让音乐的梦之船带着大家进入美丽的梦境,学生情不自禁地跟随着音乐摇动身体,体会到节奏感。紧接着通过拍手以及学生自己找到的钥匙、小铃铛、笔、尺等“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体会6/8拍拍子的特点,及整个音乐情绪。这一些,就是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启发下,自发的音乐创作。

  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的音乐创作。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