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发布者:曾利萍     所属单位:武阳中学     发布时间:2016-10-26    浏览数:0

 

浅谈初中历史人物教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历史教学法研究的课题之一。

.谈谈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往往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就要求学生更多地去阅读历史课本和相关的历史拓展教材。但是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大,加之历史学科主要是针对历史事件的重现和反思。所以学生不可避免有一种历史局限性和枯燥感,很难真正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考,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通过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评价,既全面科学又不失真实。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从其功绩和败笔两个方面分析,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既没有颠覆历史,也可以更加客观地对人物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和严谨的思维模式。

2.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历史学科的许多知识往往都可以应用到现代社会发展当中,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从正面的人物身上,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正直和善良,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相反如果是反面人物,学生应该明确其身上的弱点和错误,更好的注意和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进而在人生的发展轨迹当中少走弯路。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任务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健全的人格和品质。

.谈谈初中历史人物教授方法
1.以人传事、以事带人

    所谓的以人传事就是围绕着历史人物进行讲述,主要讲述的就是和这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事迹和历史有关的史实。例如:在讲到屈原的时候,就可以用到以人传事的方法,首先对屈原的个人资料,生活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讲解,虽然屈原的政治才能和抱负没有得到施展,但是在文学的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在很长时间的流放生活中,利用楚国的语言,通过民谣的形式,写出了一种新的诗歌载体,后来人叫作“楚辞”。这样的诗歌载体通过长短句的句式,打破了原有四字一句的呆板格式。众所周知,《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在作品中,屈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传达了对楚国人民的热爱之情。以事带人主要就是通过历史事件来进行讲解,把历史中的人物放在历史事件中来讲解,讲述一些爱国人士、民族英雄、民族起义的代表以及一些军事家和政治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不管是以人传事还是以事带人,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将历史中的人物更加的突出,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知道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让学生受到启发。

2.对历史人物进行串联的讲解

    所谓的串联讲解主要有横向、纵向的举例,来对历史人物进行连带的讲解。通过连带的讲述,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串联方法。例如:在讲解韩非子的时候,韩非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讲到个人经历的时候就提到韩非子的遭遇情况,韩非子是怎么死的、是谁害死的?等等,这样就能提到一连串的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人物可以引出另一个历史人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有关历史中的历史人物,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以历史事件来讲授

    很多的历史老师都是把历史事件通过扩散式的方法来进行讲课的,但是以一类事物为线索讲解的方法不是很多。例如:在讲到初秋战国这段时间的历史时,会提到和氏璧,就会想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教师就会给学生提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的人物。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很广泛的知识面,这样的讲述方式还是很多的。

4.教学方法要灵活

    在历史的教学中,对历史人物和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很常见的方法。在讲到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只是对这两个的变法措施进行了讲解,很少对这两个变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商鞅虽被车裂而法不变,王安石下台之后为什么变法都基本废除了。这都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原因让商鞅变法尽显其效。一千多年后的宋朝由于儒家思想已经扎根,各种的封建礼教难以撼动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王安石新法也已经瓦解了。只有更深入的了解来进行比较,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才有所启发。

5.适当的进行角色扮演

    初中的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性,如果一堂课一直讲解的是历史概念性的东西,就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在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亲自的去体验历史人物当时所具备的特点,方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谈谈历史人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讲出时势造英雄的内在联系,而不要讲成孤立的历史人物。如果孤立地讲一个个的历史人物,不仅不能说明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而且很难使青少年理解这些杰出的人物是时代的产儿的道理,会有意无意地使学生们唯心地看待历史人物。
   2.
要注意历史的情节。无论是以人带事还是以事带人,都应以叙述法为主而辅之以讲解法等方法来讲授。在叙述的过程中,应注意抓住典型的情节,以突出重点、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19458月,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谈判。这在当时是一件影响中外的大事。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在西安事变后的狠毒手段,是举世皆知的。这时,他忽然三次电邀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是去呢还是不去呢?为了争取国内和平的一切可能的时机,也为了争取和教育人民,党中央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派自己的领袖亲赴重庆进行谈判。这是党中央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其中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如果在讲课时加上,范文澜夫妇赶到延安机场劝毛泽东同志不要去重庆,以及毛泽东同志到重庆机场时,重庆的女工们打出“人民的救星”的标语来迎接自己的领袖和当年参加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些国民党元老激动得热泪横流的情节,学生们就会这种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所感染,加深对党的认识,并为自己的领袖在谈判中的所取得的胜利而高兴、自豪;与自己领袖的安全共呼吸,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不讲这些,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这些人物虽也都按时出现了,教学效果却会很一般的。
  3
、要适当地引用历史人物在当时的语言和讲述当时的具体行动,这也是历史人物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中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指挥西北野战军粉碎蒋介石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主动撤离延安时,我是这样讲的:“在临走前,毛泽东同志作好了一切部署,又让身边的警卫员在窑洞打扫干净,把书摆齐,说:“让他们(指胡宗南的官兵)看看我们都是看什么书的。”这时,警卫员报告说:“胡宗南的军队已经到了城门口了。”大家都为毛泽东和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的安全担心时,毛泽东同志仍镇定自若地走出窑洞对身边的同志们说:“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之后,就开始领导同志们转战陕北了……”这样一讲,学生们就会具体地意识到:这不是逃跑,是有计划的撤退。而且他们会为毛泽东同志的超人的军事胆略而高兴,也会满怀胜利信心很有兴味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4
、要注意抓住历史人物的服装、发式等特点。这对把历史人物讲“活”,发展学生们的想象来说是很有益处的。例如,讲到七年级下册中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闯王进北京时,我形容说:“李闯王头戴毡笠,身穿蓝布箭衣”。学生一听就觉得这是一位很威武,又艰苦朴素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又如,只是由于说明发式的不同,同学们就能想象出明朝和清朝时的人物形象的特征。
  5
、讲述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讲述法和展示图片、照片等直观教具。这有利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北美独立战争”时,结合教材内容展示华盛顿的照片,康华利向华盛顿投降的照片,就很有益处。这样做时,要注意对图片、照片的选择,宁缺勿滥。在一节课的重点部分没有图片、照片的情况下,次要部分有照片,不能用。还要考虑到一节课中使用图片、照片的数量,一会一张,弄得同学们眼花缭乱,反而会冲淡重点部分的印角。选用什么,选用多少,都要服从,服务于自己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历史人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条件,根据历史人物以及和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改变教学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