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的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6-11-16  发布者:吴燕君  浏览数( -)



【章节概况】



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3~4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了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概念的关系图可以表示如下





 
 
 
 
 


 
 
 
 
 


 
 
 
 


 
 
 


 
 
 


 
 
 


 


 

核心概念


 

 

具体概念


 

 

举例


 

 

伴随的现象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特点:没有产生新物质


 

 

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混合沙和豆子


 

 

状态、形状、体积等改变


 

 


 

 


 

化学变化


 

特点:产生了新物质


 

 

木炭燃烧、铁生锈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性质改变


 

 

化合


 

 

高温煅烧石灰石、高温加热高锰酸钾


 

 

颜色、形状、性质等改变


 

 

分解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产生气体、性质改变


 

 

复分解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颜色改变、沉淀产生、性质改变


 

 

置换


 

 

将碘酒滴入含淀粉的物质中,形成一种包和物,呈现蓝色。


 




【要点精讲】                    



要点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典例1生活中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世界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们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1.烧饭时米变成了饭;



2.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



3.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



4.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



解析:联系实际生活, 感受物质生活,从而理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概念,更深层的懂的物质在变化,世界在变,使得更有兴趣学好怎样让物质变化。



要点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像铁丝的弯折、蜡烛的燃烧、水的蒸发、木头变成桌子等等。)



典例2观察用力挤压笔直的铁丝的变化,和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P29



笔直铁丝会弯折燃烧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短,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



解析:让学生在体验和观察中体会到物质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从而总结出两类情况:一类是指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一类是指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要点3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典例3沙和豆子混合前后现象的对比实验与白糖加热的现象。



解析: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前与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若变化了又有何变化?主要考察学生从多方面观察的能力,同时也巩固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的是物体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而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的两个概念。



要点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典例4我们知道吃米饭能咀嚼到甜味,那么咀嚼馒头的外皮是否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



可以,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解析:拓展生活中的对淀粉用途广泛,是学生能举一反三,能更深层次掌握起源于生活的知识,并运用于生活。



要点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变随各种现象。



典例5: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会有什么现象?



现象有:会冒出气泡



解析:根据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知道:有气才会出现气泡,冒出气泡就说明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了气这种新物质,才有用燃着的火柴去检验的理由。



【科学实践】



1生活中警察是怎样检测司机酒后驾车的?



     
解析:因为检测器里含有物质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橙红色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当它在酸条件下与酒反应会被还原成三价铬时,颜色变为绿色。据此,当交警发现汽车行驶不正常时,就可上前阻拦,并让司机对填充了吸附有K2Cr2O7的硅胶颗粒的装置吹气。若发现硅胶变色达到一定程度,即颜色从橙红变为绿色即可证明司机是酒后驾车。这时酒精被氧化为醋酸:  



2K2Cr2O7+3CH3CH2OH+8H2SO4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



2、做一做:怎样检测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解析:考察的是碘遇淀粉变蓝的知识点。




【趣味乐园】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故事

蔡伦家乡地处长江以南湘水(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米谷之乡。他出身于普通农民之家,从小随长辈种田。汉章帝刘■(公元56—88)即位后,派人至各郡县选聪明伶俐的幼童入宫。永平十八年(公元75)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宦者,时年约15岁。当时幼年宦者须习字读书礼,蔡伦因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公元76)任小黄门。此后他作为黄门侍郎而掌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就座等事。蔡伦初入宫时,章帝妃宋贵人所生皇长子刘庆被立为太子。次年梁贵人又生皇子刘肇(公元79—105)。正宫窦皇后因无子,遂指使蔡伦诬陷宋贵人挟邪媚道,逼令她自杀,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窦后又指使人投飞书”(匿名信)诬陷梁贵人,强夺刘肇为养子且立为太子,梁贵人忧死。章帝卒(公元88)后,刘肇10岁登极为和帝,由窦太后临朝(公元89—97)听政。蔡伦因替窦后尽力办事,即被拔升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刘肇左右,备顾问、掌理文书,凡下达诏命或百官奏章悉由其传递,能出入宫禁。此职权力极大,能参与军国机务,秩俸二千石,与九卿同等。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即始于此。   窦太后无视幼帝,愈益骄横,永平九年(公元97)卒,和帝亲政,废其太后尊号。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和帝立邓绥(公元80—121)为皇后,蔡伦旋即投靠邓皇后。他见邓后喜欢在纸上舞文弄墨,乃自请兼任尚方令。尚方令为少府属官,俸禄600石,主管御用刀剑及诸器物,与中常侍高位本不相称,蔡伦为投邓后所好,甘屈尊兼就此职。元兴元年(公元105)和帝卒,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两年幼帝再卒,邓后乃立13岁皇侄刘祜(公元94—125)嗣位,是为安帝。刘祜为清河王刘庆之子,即位初期(公元105—121)由邓太后柄政,故蔡伦又得重用。他不但是中常侍,且被太后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封地在今陕西洋县,从此进入贵族行列。封侯后不久,约于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从此他成为邓太后首席近侍官。他的特殊地位使他不但能随时与皇帝接近,还能与皇后、皇太后接近,受到满朝文武奉承。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时,建光元年(公元121)邓太后卒。安帝亲政后,因蔡伦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其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皇位继承权,乃敕令廷尉审讯蔡伦。他自知死罪,遂自尽而亡。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宦46年,先后因侍奉4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太后而节节上升,位尊九卿,身居列侯,然以惨死告终。他在这方面本不光彩,但他在兼管尚方时,却因作出推动手工业工艺发展的事而得以留名于后世。蔡伦主管尚方期间,曾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后汉书·蔡伦传》后汉书中的这段话有近代考古发掘实物为证。当时所造器物在质量、性能及外观上确是精工坚密,堪为后世仿效。说明蔡伦在兼任工官时亦尽心尽职。尚方令这项工作使他对工业技术发生兴趣,他每有空暇即闭门谢绝宾客,亲至现场作技术调查,掌握了有关工业技术知识。他的创新精神,对发展当时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此时制造的钢刀以炒铁为料,经多次锻打而成百炼钢。但他对工艺技术的最大贡献在造纸方面。先秦时中国书写纪事用的是竹简、木牍及缣帛。但简牍笨重,丝织物昂贵,均不便使用。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需要廉价易得的新型材料取而代之,为此人们作了各种探索。



【学习检测】



1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发生。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____



3、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B 

A
、继续燃烧        B、马上熄灭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



4下列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D



A、黄豆和沙混合    B、铁生锈   C、水结冰了    D、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5、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



A、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B、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C、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D、蜡烛燃烧只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6、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7
、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 )


8你知道哪些化学变化的事例呢?举出几个例子。



答: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等。



9、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



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0、实验操作:



1、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8分)。

(1)
、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
、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

(3)
、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          做出怎样的判断?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答案:(1)冒出气泡,有气体产生。  



2)凉的感觉。  



3)细木条很快熄灭。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或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4)不能。因为获得的实验证据不够,不足以证明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