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016-12-23  发布者:杨冈冈  浏览数( -)

一、注重实验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初中物理课本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同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教师早一点做实验。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我一进教室就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大试管中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现象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秒,听课精力特别集中。利用好实验,它会象“魔术”一样的引人入胜,这样就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物理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运动问题、磁场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巧设质疑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善于质疑,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例如:在指导学生做好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时,增加一个这样的问题:当天平平衡后,若将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这时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同时又为后面学“力”创造一个悬念。 又如:在学习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时,为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等于轮船的质量加上货物的质量,可以这样层层设疑:1、轮船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容易作出判断是漂浮。)2、轮船受到哪些力?(学生思考后能得出:船受到水的浮力和地球的重力、货物的压力三个力。)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船排开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货物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容易得出:g排水=g船+g货,接着推出轮船的排水量、轮船的质量、货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m排水=m 船+m货 。) 四、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多种多样,生动而有趣,易于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发挥每个学生特长v。由于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性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常常不满足教科书上现存的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而要自已寻根究底,经常要求独立批判对待一切,因此他们学习物理知识也就不能囿于课堂,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地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学习完课堂知识后,就应布置相应的课外活动内容,如小实验、小制作、观察自然现象、参加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劳动等等。这样丰富的课外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又使他们感到物理学奥秘无穷,无处不在。对学习物理知识更就有了强烈的欲望。、 五、体验成功。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能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讲解,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总之,灵活的课堂教学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上科学的评价形式,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它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所学的环境中,激活其思维,激发其热情,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索,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