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一堂实用有效的语文课

2016-12-28  发布者:徐肖芸  浏览数( -)

“语文课好上,上好语文课却难;语文老师好当,当好语文老师却难”,这是教师们的共识。上得好的语文课知识点明晰、教师的讲授生动灵活富有感染力,文本文辞的优美、思想情感的优美都能得到展现和感受;上得差的语文课则往往是老师分析讲解满堂灌、口干舌燥大半天,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课可说是不实用而无效的。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呢? 好的语文课应当是实用有效的。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常常陷入冗长的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中,而忽略了文章中人文思想的感染。初中教材相对于小学教材而言,课文长、体裁多样、内容复杂、知识点繁多、字词量加剧,而由于科目增多,主科学习时量又相对减少,所以,教师授课常常惟恐讲不透、讲不全,抓住一堂课就想面面俱到。殊不知一篇精彩的文章是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思想情感感染人,学生只有在得到美的感染与积淀后语文才会学得好,所以在讲授课文时,要注重发掘人文思想,让语文知识的工具性与思想人文性并驾,合理安排好时间,有侧重点、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打造实用有效的学习氛围。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以激励性措施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学生课前作好预习,对新一堂课的顺利开展和按计划接受新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平常我们要求学生预习,却无具体要求,泛泛而看,“预习”往往成为一句空话,学生根本无遐、更没有兴趣去提前预习功课,所以教师必须采取一些可操作、有效可行的激励性措施,我总结为“预习三要”:一是预习要求要细化。首先要查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其次要把握”读读写写”中的字词音形义;然后是对文章大意的阅读了解,要求学生把在阅读中领会的内容记下来和把不解之处设计成问题列出来。二要在新授课之前对预习成果进行检测。有直接抽查与自主抽查两各方式。直接抽查是课前教师根据预习内容直接抽答,如请你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请你教大家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请你说说初读课文的感受……。自主抽查是教师事先制作好答题卡,课上让学生随机抽题再完成答题。不管是哪种检测方式都要对学生的表现当场作出评价,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进行了预习的同学获得那么一点成就感,从而就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三要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预习和检查形成常规,训练学生养成每一课前按照对知识点的细化要求进行预习的习惯,这样每拿到一篇新的课文学生初读就会有方向可循、有路径可走。 二、分析课文应力避过详,要简化知识点的分析讲解,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和感受文章的美感 平时我们的授课总是惟恐不详,惟恐不面面俱到而有所遗漏,惟恐讲解不够透彻学生听不懂,于是启发思考、分析引导,划分段落层次、每一层次内容分析,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等诸多安排到位。这样一堂课,教师全然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则为配角,甚至只是听众,焉能不累?新课堂理念告诉我们,要还课堂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想实现这一要求的契机,就是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让他们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与其在讲台上念念有词,不如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找答案,所以,教师的讲解要简化,知识点要简明、突出。 比如《岳阳楼记》,这是一篇古文,名家名作,是学习的重要篇目,以前是三节课讲都嫌不够,现在两节课即可把讲读到练习落实完。我是这样安排课堂的:第一堂课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第一步,检查预习,完成答题卡。1、抽说作家作品,教师补充对作者范仲淹的了解,激发起走进古人世界的阅读兴趣;2、重要字词句的把握,抽说自读课文后印象深刻的句子,谈谈对句子的理解;3、朗读课文,谈谈阅读感受。第二步,朗读、自读,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内容:1、作记缘由,2、名楼景观,3、览物之情,4、作者情感。再细读感受。 第二堂课,第一步,课文讲解。第一段,叙述写作缘由,内容直观,不细讲,只突出“谪守”,提示注意被贬谪之人的心情。第二段,根据首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提示,找出下文中描绘巴陵胜景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理解字词:衔,连接;吞,吞吐;大观,胜景。后半部分内容转折,“前人之述备矣……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欣赏景物获得的感受,或许会有所不同吧。第三、四段写迁客骚人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心情也随之改变,一是在阴雨天里感极而悲者矣,一是在晴好天气里把酒临风喜洋洋之情;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而作者很显然不同于一般的迁客骚人,那么他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第五段,重点理解作者不一样的感受,既与“古仁人”相同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因外物的变化得失而或喜或悲,忧国忧民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着重理解其政治理想和济世情怀的感人。第二步,拓展理解与运用:找出古今如“古仁人”、如作者之忧乐者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与感受,再结合现实生活,写一段读后感。 这样,由于简化了知识点的分析讲解,教师只提纲挈领地引导把握重点,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读、品味、理解、说谈、记录,充分让学生听、说、读、写,教与学从而得到圆满的落实。 总之,让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掌握课文知识点,再辅以老师提纲挈领的引导理解,让学生充分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品味到文章文辞的优美、情感思想的优美,这样的语文课才是轻松精彩的,才是实用有效的。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