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历史课堂

2016-12-29  发布者:汪彩凤  浏览数( -)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资源。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历史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本人在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以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视觉、科学的态度审视历史,开发多元智能,探究其得失,获取历史的启迪。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活动,建构、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这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十分有益。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不断兴起,但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入了一个误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传统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主体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个体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解释和假设。知识不能被传递,其理解只能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不断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且是以其经验、需要、信念等为基础的,并不只是简单吸收来自客体的信息。个人的知识的形成,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即社会性建构。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获得知识意义对学习者而言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
2、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目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它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最佳抉择,必将带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