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6-12-29  发布者:张鹏  浏览数( -)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地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前提;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这是主体。下面就是我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所做的初步探索。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可以是学生分组竞赛,也可以评选课堂最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每次是一样的,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动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多样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实际,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5、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6、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历史教学的情境环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举例来说,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上《鸦片战争》这一课时通过课件的展示、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经典片段、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1、与实践结合。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因地制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文革史料,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询文革的史实和各方对文革的认识,有的从亲戚朋友那找到了文革期间的传单,徽章、红卫兵证等,有的在图书馆查询资料,有的还观看了有关的电影电视,有的向自己的爷爷奶奶询问他们在文革期间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教师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整个文革的面貌、原因、评价等就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并且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自然好。

 2、教学手段多样。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拿鸦片战争这节课来说,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采取资料介绍、观看影片片段,课本剧、辩论赛等多种手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手段运用要适当不可过多过滥,本末倒置。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5、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起着一个反作用。

 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7、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

1)学会读书,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魏书生老师在教学中即把对学生的读书训练纳入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然后理解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解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如标准式、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选读式、速读式等。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3)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思考。

4)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和分析思考。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了战胜困难的意志。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

5)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应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和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充分发挥听、视觉感知活动的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因此,也应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自己不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

1)教学目标的反思。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或目标过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反思和修正。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两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的一些内容,有些知识可以涉及或拓宽,使学生能人人都吃饱,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根据课改的要求,学生除了课本内容外,还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学习内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师选用教学内容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做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

4)教师反思的方式:

  写教后记。在每一节课结束后,及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中存在的误解或难点,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也记录下来,及时反馈,不断完善。

  观摩与分析。可采用微格教学,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反复揣摩。积极参加校内或区、市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评价别人,反省自己。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并交换意见,以求共同进步。

  行动研究。利用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性教学,其具体步骤为调查研究、明确问题、建立假说、验证假说、解决问题、再反思。行动研究与教学同步进行,不仅能改善教学,而且能在教师中间形成调查研究的氛围,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自我反思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展开自我反思,进行反思性教学,使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

 4、开展“教师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通过合作备课,协同施教,加强集体备课,并常听课评课,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而“资源共享”使全体历史教师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提高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特别是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要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有自己成功的策略,这里我只是做了一点肤浅的探索,希望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