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浅析汉语方言的保护

2017-01-13  发布者:谌海清  浏览数( -)

一、引言

  方言, 顾名思义是“一方之言”。 它是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的积淀,也是当地人民灵感的源泉以及他们创造力的体现。许多学者认为语言和方言的界定,不仅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判别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往往是政治性的。

  我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失去自己的语言,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总而言之,语言是文化瑰宝,方言也是奇葩。我们一定要多加关注并适当保护方言,从政策和舆论等方面,尽可能为方言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尽力延缓濒危方言的消亡。

  二、汉语方言的现状

  (一) 方言的划分

  中国方言传统上以南北区分,即所谓的南腔北调。如果再细分,则可以分为七大方言。这些方言包括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和粤语。其中吴湘赣等,}又有分}南同}北,而北方方言就^y一,就只有一N,所以就叫北方方言或者北方,A埋就叫「七大方言」。南方方言的种类比较多,比如闽方言又可分为闽南方言和闽北方言。而北方方言则相对统一,只有所谓的北方方言或者北方话。

  (二)方言的演变

  如果你想知道汉语自古至今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可以从多种渠道去了解,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方言。可以说,我们的方言很复杂,从南到北方言上的差异正好是从古至今汉语发展的一个轨迹。随着时代的变化,方言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实上,方言演变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些强势方言,比如粤方言广东话,吴方言上海话,闽方言福建话,它们的活力正在不断增强。

  现在我们在各类的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接触到各种方言。方言已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并鲜活地反映出一个地方或地区的民风民俗、民情民意。我们先从北方方言的代表北京话说起。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用了很多老北京话,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而电影《顽主》则引用了大量新北京话反映出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的生活。文学作品中鲜活的北京话所创造的意境,也让人心领神会。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这样写晚上的街景:“有一个老头儿吆喝:“炸丸子开锅!”推车走过。不过只用了普普通通的十几个字儿,古都的京城叫卖和夜景已活灵活现地呈现眼前,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读者仿佛已置身小说描写的情境。但是,现在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那种街头的场景和对话已经不复存在了,或许我们只能在舞台上重温那些活生生的老北京的方言了。再比如,北京话的轻声、儿化音呈现衰颓的趋势,土词也在不知不觉中日渐销蚀。

  方言是一种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存。但是,目前在国内的许多城市中运用方言的人群正在日趋减少,这一现象在年轻一代身上尤为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轻人都用普通话与当地人交流,他们的子女从小在学校学习的也是普通话。长此以往,各地方言将被年轻人所遗忘,直至若干年后消失。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大城市的极速发展,已经导致了许多城市“千城一面”。试想,几十年后,在广州、深圳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操着纯正普通话的中老年人,在四川和重庆的茶馆里高谈阔论的也用的是普通话,在江、浙、沪城市里没有了吴侬软语,那么符合这个地域特征和城市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就缺失不全了。

  三、汉语方言保护的必要性

  (一)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的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等等。

  昆曲和古琴艺术等都是备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语方言也不例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部负责人指出“维持尽可能多的语言如同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需要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否则,整个世界就会单一化,所有的人都说一种语言,举止行为如出一辙,这样,我们就会丢失掉祖先传下的文化遗产。”

  (二)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我国作为方言众多的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必须保护地方方言。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且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实,方言和普通话关系相当密切,甚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首先,古代的许多通用词语依然保留在现代方言里。其次,在汉语发展史上,有很多方言词语被通用语所吸收的例子。如:把脉、买单。换言之,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代的通用语很多保留在当代方言中,古代的方言很多成为当代的普通话;当代的某些方言词语,经过一段时间会演变为普通话,例如北京的“打呼噜、撮饭、大腕儿、猫腻儿”等,上海的“煞有介事、瘪三、盖浇饭”等,很多类似的方言会慢慢演变成普通话,或已经被普遍使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可以为普通话起一定的补充作用。比如方言可以为不会讲普通话的老年人和偏远地区群众的沟通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增进亲情乡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起着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汉语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普通话的重要营养来源。方言中还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特殊的艺术价值。

  总而言之,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是文化的奇葩。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其他国家保护方言失败的教训,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抢救和保存方言,以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和维持世界的多样性。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