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7-02-28  发布者:丁敬援  浏览数( -)

高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内容又多,如何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要有较强的自我修养能力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的修养。教师还要随时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是一种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生改变,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预定的教育程序,才能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鼓励学生转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传统上,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基本上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这就使得学生思维上倦怠,真的让学生提问时,竟不知如何提问。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比较有感觉和经验,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周光召先生说:“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追求真理,这是最根本的内容。”在实验这种最体现真理的发现过程中,教师必将回答学生提出的若干为什么,如在NH4Cl固体分解的实验中,有同学尝试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了试管口,并且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疑问“为什么石蕊试纸变蓝了,而不是变红了?,书上只是介绍了分解产生的NH3HCl在冷处相遇后又会化合为白色固体的事实,但学生多了一个加试纸的动作,多引出一个问题。教师对于这个细节的处理和回答,一定要让学生满意,有可能有偶然的因素,但学生看到的就是真理,教师是否引导到两种气体的扩散速率上去呢,虽然书上没有要求,但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有了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否可以激发他更深入地自我学习呢?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初三在讲“实验室制CO2气体的选料时,特别强调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理由是生成物CaSO4是微溶物,生成后影响碳酸钙和硫酸的接触,所以要用盐酸。此时已经间接指出了物质间的接触是反应的必要条件,接触机会越多、接触面越广,反应越容易进行,速率越快。在高中化学中,出现了钝化现象,提到“铝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和浓硫酸的接触”,而用硝酸汞处理过铝后,会看到铝失去致密氧化膜后的“长白毛”的现象。化学的教学从表象上升到反应速率理论,教师若将相关知识联想起来,把初中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拔高到理论层面,交给学生一把通用钥匙,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才能不变应万变。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