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发布者:金小燕     所属单位:新湖实验幼儿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16-10-21    浏览数:0

一、《纲要》确定了哪几个引导幼儿发展的原则?为什么?

  1.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教什么”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意味着与未来发展的关系。近几十年来的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切告诉我们,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为此,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在遵循这一条发展的原则时,也许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幼儿阶段应当“教什么”的问题,即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我们认为,在考虑“教什么”的时候,有两点是必须要把握的: (1)教育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2)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

  2.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原则——“如何教”

  《纲要》提到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这里体现了儿童发展的全面观,其意义包含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应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在其各方面潜力还未发掘就被抑制,过早地分化而使其单方面发展的儿童。对整体而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面向少数资优儿童,也不是只抓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儿童,而是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那就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这里又体现了发展的差异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实施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原则,也许更多涉及到的是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问题,即考虑的是“如何教”。

  (1)发展的全面性

  首先,就个体来说,要保证“多方面发展”,也就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儿童。在此我们想指出的是,借早期开发的名义,通过办特色来为孩子过早定向,纳入一个狭窄的发展领域,这显然是忽略了一个完整儿童的发展。但现实总对早期开发确实存在许多误解,有的甚至是打着科学的幌子进行违反科学的早期单项训练,例如有人将脑科学研究成果提示的大脑4(5)岁之前发展最快的依据,认为早期开发的本质是早期的脑力开发,预示便引申为早期认知开发,认知即智力,智力即思维,思维就是数学,数学就是计算,进而狭窄到早期的计算训练。因此,如何看待特色教育问题尤为关键,特色教育应该在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应该将单项技能训练的特色看成是全面发展的途径。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成长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发展的需要来平衡各种环境因素。

  其次,就整体来说,要保证“所有在园幼儿”的成长,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教育要面向全体并非是教师面向全班的所有孩子进行集体教学。真正的面向全体,应当从满足表面的教育机会均等,到追求每个儿童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2)发展的差异性

  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教师并不陌生,然而尽管我们为之努力,但终究因其实践不利而一再被强调。幼儿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原有经验差异。传统的集体教学时难以实现这一目的的。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方法是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收外界。教师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个别化的指导。《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当前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就是这样的活动,当然区角活动要实现因材施教的功能,必须创设丰富的环境,满足个体的需要。

  3.发展的规律性原则——“何时教”

  《纲要》指出,教育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因为对年幼的儿童来说,其发展更倾向于遵循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性,一切外在的社会要求和知识体系,离开了儿童发展的自身轨道,是难以内化为儿童的素质的。

  为了很好地落实这一引导发展的原则,我们就必须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蕴涵的意义。我们认为,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是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就必然将它与发展的时机联系起来,落实到幼儿园的教育,可能会更多地考虑教育时机的问题,即“何时教”。

  发展的规律性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加以解释。

  (1)发展的能动性问题。2)发展的阶段性问题。3)发展的自然性问题。

  为什么幼儿教育必须避免“小学化”倾向防止“小学化”从我做起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这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幼儿园活动室提前变成了小学课堂,家长们也忙于询问哪家幼儿园教学进度快、识字量大、教百余内的加减等等。也许您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一岁能背五言绝句,2岁能识字2000个……”但这些是否就是让孩子走向优秀良好的开端呢?孩子们的超前付出会有超额回报吗?众多的教育专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弊大于利,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学前期(幼儿园阶段)和学龄期(学校阶段)是两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学前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学龄期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主导活动是学习。面对难以理解的抽象小学知识,孩子只能使用机械记忆,这种“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力,阻碍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损害了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幼儿快乐玩耍的年龄背负了沉重的不是这个年龄段应该承受的学习任务,很容易诱发厌学。再者,本应该是小学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和小学都学习,是重复性教育,同时由于幼儿学习基础不一样,也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计划。有时,幼儿园老师对小学的内容研究不够,方法不统一,入学后很难改正,最后,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小肌肉群没发育,幼儿过早动笔造成幼儿近视、驼背,这些种种的弊端都不同程度上的损害了幼儿身心健康。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展只存在于其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在此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形成某些特殊的能力,否则,错过了这一特定时期,即使再着力培养,相应的能力仍很难获得,给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比如: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是在0-3岁;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孩子从呱呱落地到3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在4岁;自立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3岁左右等等。应该注意观察处于关键期的孩子对某种学习的兴趣最浓,乐于接受,没有任何负担。因此,此时施教,效果最好,通过逐步的训练,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而且孩子获得的高智力和形成的良好习惯、兴趣等长久保持。充分利用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孩子的"关键期",在"关键期"施以恰当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长远的意义。

  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恶报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玩,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应致力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这种“隐性教育”远比单纯地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的“显性教育”重要的多。

  幼儿教育“6个不准”:1、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的书进行教学活动;2、不准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小学教学内容;3、不准给幼儿布置家族作业;4、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5、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6、不准在正常的幼儿日常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

  专家建言:“要加强规范我市幼儿园学前教育行为,坚决抑制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呼吁幼儿正确引导幼儿父母,按照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孩子;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孩子夺失去的快乐童年。市政府主任督学,大连市主管基础教育的马局长说:”我们要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就要引导家长,让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教育工作者不能昧着良心办教育,我们要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和广泛宣传,让学前教育‘小学化’紧急刹车。

  二、《纲要》强调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为什么重视情感、态度及兴趣的培养?

  《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在教育评价部分,《纲要》再一次强调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和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教育内容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

  《纲要》是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的,并且在五个领域进行具体阐述,即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五方面,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取向于培养让幼儿终身收益的品质这一幼儿 教育的价值。

  首先,从发展情感和态度来看,《纲要》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的同时,诸如独立、自制、专注、秩序、合作等这些终身受益的品质也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之中了。实际上,不从内在动机出发,不让幼儿体验到 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幼儿则会长久地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这些要求将永远难以内化为幼儿的品质。激发内在动力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由此幼儿才会逐步产生主体意识,独立、自制。

  其次,从发展能力来看,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发展学习的能力,是教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这是人们对教育能否培养这种能力的最经常的解释。而落实到《纲要》提到的五个领域中。我们知道,能力实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是让孩子自己构建知识,是强调会学。

  最后,从发展知识技能来看,要是幼儿终身受益,就必须重新认识知识的内涵,必须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经历的变化,获取知识应定位于过程,我们将这些知识仅仅作为载体,看重的是孩子是如何思考的,是如何接受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启发孩子的智慧。具体地说。每个不同的领域都会有一个与孩子智慧相关的核心要素,关键的要素是交流与表达,重要的是激发表达的热情、创设交流的机会。实际上幼儿实在交往中自己获得,而不是别人教会他的。

  三、一名现代幼儿园园长,你在教育实践中是如何落实《纲要》精神的

  《纲要》的实施,使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贯彻《纲要》的精神,不仅对当前师资素质提出了全面挑战,也对幼儿园园长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人对处于不同环境、形成不同性格的园长。幼儿园将研究将以个别化教育为抓手,关注每个孩子,着重研究幼儿在群体背景下的发展。从管理的角度看,今后的工作思路就是基础性工作抓细节、发展性工作抓创新,同时二者相互依存、转换。比如教研组中的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班级都是教研的基本单位,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