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察和评析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

发布者:朱强国     所属单位:南昌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6-10-28    浏览数:0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地区的教学研究活动,都把课堂教学的观摩、听评课活动列作为经常性的校本研究活动;不少教师培训、研修活动也把课堂教学的现场观摩、课堂教学录像的观看和讨论作为主要手段;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也成为不少专家课堂教学讲座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观察和评价活动在校本研究和教师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和评价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教学过程和细节观察、了解、描述和记录,从教学经验层次和教学理论高度对教学的真实情境作回顾、反思、剖析和评价,可以发现教学事件后面隐藏的教学思想、策略和规律性,感受教学过程的乐趣、困难和智慧,从中得到领悟、得到启示。从教学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更深刻地理解教学过程,可以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和经验的分享,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

一、课堂教学观察和评价的案例分析

从课堂观察、评析活动的实践看,不同人对同一节课的观察、评价的结果、提出的教学改进意见往往有所差异,在有些方面还可能有截然相反的意见。不同的评析,对授课者、对参与课堂观察活动的参与者发生了不同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因为不同的观察、评价者,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上存在差异,各自的观察、分析研究视角、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所倡导的教学方向也不会完全相同。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从哪个视角、从什么方向上作评析,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观察和评价发挥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正面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前不久,某省的化学科教学技能大赛选择了某地出版推介的两节课堂教学录像,让选手观看录像、做评析。两节化学的课的录像都比较全面地实录了授课的全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细节也都有比较全面的反映。从录像可以看到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手段,教师所表现出的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都有值得称道的亮点。也能明显看到,两节课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处理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都存在较大的偏差。一节初中化学课,讲元素化合价,几乎全部按原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把课程标准不再要求的“化合价的定义”作为教学重点。另一节高中化学课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为题,从历届化学高考试题中选择有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试题作“分析、归纳”、扩展、延伸,得出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套用。这些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旨在考查考生能否理解和运用某些化学概念或原理(例如,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来分析某种常见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并非为了考查考生是否掌握哪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规律”。授课教师总结出的所谓一般规律,有的内容牵强附会、以偏概全,存在科学性错误;有的内容高中学生难以理解,超出高中化学考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从这节课堂录像可以看到虽然教师分析归纳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也设置了一些问题提问学生,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不高。从学习目标的达成看,教学效果不佳。但是,录像被出版推介单位评为“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大多数参赛选手在评析中,脱离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的分析、考察,只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师的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做评述,努力地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寻找能说明该堂教学“优秀”的证据。

课堂教学评析存在的这种问题,并非特例。不少课堂教学观察和评析活动,脱离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忽视学生的学情的了解、考察,单凭个人经验、感觉做主观的评述。这种课堂观察和评析重视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观察;脱离学情来考察、评说教师的教学技能优劣,忽视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不是从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的落实和达成的视角来考察、评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结构的设计。

新课程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学业目标,并以此引导和规范着学生的学业成就的评价。课堂教学如果偏离了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观察和评价,要帮助教师增强课程标准意识,立足于课程标准,通过教学观察、评析,反思教学,引导教师深入地学习研究课程标准,领会学习目标,研究在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中怎样落实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做到“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如果课堂教学观察和评析,忽视课程标准的导向,忽视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的落实和达成”的考察,不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里发展水平为依据,不去考察教学设计和组织是否符合学情,作出的结论就不会是客观的,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就可能是负面的。

二、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观察和评价视角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评价,需要以下述几个方面为重点,借助课堂观察的技术手段对教师教学行为与目标的关联度开展研究,促成教师建立并不断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导引教学过程。

(一)注重观察、分析教师是否能基于学生实际、基于教师经验分解课程标准、建构教学目标。考察教师是否能从学生的已有的学业水平出发,参照教科书给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范例解读学习标准、分解学习标准,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否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陈述学生学习后应该发生的变化?

例如,初中化学在“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一节的学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标准是:“知道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以此为纲,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参照教科书编写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教师应制定出体现下列教学要求的的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了解氧气主要性质,知道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许多物质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2)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生产、生活实例的分析,知道氧气的用途决定于它的性质,了解人们怎样依据氧气的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合理地利用它;(3)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领会怎样从化学变化的实验事实归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观察、研究化学变化现象和物质性质的的兴趣。

(二)注重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以目标统领教学,选择教学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学习氛围、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与落实三维学习目标?

第一,考察教师能否联系生产生活和学生的经验、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领悟学习内容的价值,满怀学习成功的希望参与学习。考察教师能否把学习要求转化为一系列问题链,用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建构知识网络。

第二,考察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实效如何?在师生互动、学习伙伴间的交流中,教师是否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言说和表现,教师是否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问题,能从学生的质疑、发言中抓住学生疑惑之处?教师是否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同伴对话。

教师的讲授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倾听之上,教师理解学生、学生相互理解是教师有效讲授创建和谐课堂的基础。考察教师是否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问题,还能考察教师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有些教师不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问题,不光是对学生关注不够,更是由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不好,不能敏锐的抓住学生的疑难点,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