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初中地理研修日志

2016-11-09  发布者:徐礼雄  浏览数( -)

1、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七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的起始阶段,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八、九年级教学进度加快,知识容量大,难度提高,但强化规范仍非常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学生的课本学习完了,给刚发的新书一样没有任何痕迹,在课堂中经常是:老师叫认真听他就低头听,老师说“这个地方很重要得记一下”他就记一下,老师叫自学他就看天。非常机械和被动。因此,我们在平时非常注重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时刻要求学生“教材、《同步》、图册三对照。并时时告戒学生:“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姥”。要求学生在自学时要做到手脑并用,圈点批画。当然也不是乱画:有的学生整本书从头至尾全画上线,有的则在课本上抄歌词,有的在书写上骂人的话,这些都要规范学生。  

2、掌握地理学习策略----运用好地理学习工具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信息的载体。许多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及变化规律都能通过地图及图表反映出来。在学习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做到时时看、处处看,在读书时要求学生“左书右图”,图文对照,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上。读书时要做到口到、手到、心到并互相结合。一边读图、一边圈点绘图、一边分析思考、一边设题自检。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展示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们提倡先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生生质疑、讨论;教师也可以先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则适时适时节常重要如:学习识”部分作为自主学习的要点,始终。学习目标给予点拨分析进行,实现师生质疑。在此环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我们认为,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及参与意识最重要的规律,就是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并可以随时举手发表看法,不必拘泥于课堂进程。描述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叙述一个离奇的故事,讲解一则精彩的报道,展示一幅有趣的漫画,引入一首优美的诗句,唱出一句熟悉的歌词,说出一段深刻的体验等等,都可以。教师可创造机会让他们随便说,并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他们的热情。如在讨论海陆轮廓的形成时,一位较为内向的同学标新立异地提出:“我想--我想可能是小行星给撞击的?”。他的话音一落就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但是我并没有笑他而是首先肯定了他探究的勇气,然后充满鼓励的让他所出自己的理由,并婉转地提出这种结果的不可能性,从而保护了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与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民主和谐而宽松的课堂环境是培植探究与创新的沃土。因为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而因遭遇批评和指责所引起的羞忿,常常使人情绪大落,有时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仇恨。  

2、教师的点拨要“精、准”  

在这方面我们的体会是教师要做到对于核心问题、思路方法、疑难问题如一些难理解、概念性强或反映集中的问题给予点拨分析,而且要分析到位。如今年的期末总结性评价题中有这样几个题:“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可以发展什么样的农业部门?”有许多学生对“农业部门”这一概念不理解,便胡乱写,有的答“小麦和水稻”有的答“降水少,多种草”五花八门什么样都有。再如:地形区与地形的区别,许多学生是“一听就会一做就错”。而有的看似是马虎造成的实际是学的不踏实不准确,如有这样一个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可能如果单说“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在的省是——?”学生能会,但这里说成了“省级行政区是——”有许多学生就不知东西南北了,很多人答“广州”有的甚至答“珠海、深圳”。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老师应给予精讲,而对于其他一看就懂的则确实不用我们在照本宣一遍,关键是这样的问题宣一遍学生也爱听不听,学生没兴趣,搞的老师又劳而无功落得个心烦,何乐而不为呢?  

、及时引进新知识:让地理教学具有时代气息  

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我们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为学生所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如在学"交通运输"时,我用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粤海铁路的例子及相关的图片;在学"凌汛"时我用了网上刚刚看到的黄河壶口瀑布变成冰瀑的图片;诸如此类的地理新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也经常会在课上发布一些最新的新闻地理,效果颇佳。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把握好时间和注重提高效率。同时注意对展示内容和对象的层次性和基础性的把握。  

(四) 自主构建  

这是回扣目标,归纳总结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简练的语言建构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这一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备课和操作中需要教师灵活驾驭。其中最重要的是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的知识构建,主要是让学生构建出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的热带景观:热带雨林、热带动物王国以及独特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西双版纳正是凭借着这些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才因地制宜的发展了旅游业-----进而再进一步分析如果资源遭到破坏或开发不合理就会限制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总结出: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作到人地关和谐。紧接着我让学生试着分析如何开发和保护我们郯城的“马陵山旅游景点”和“地震大断裂带旅游景点”,这样就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只有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人地之间的的因果关系,然后为我所用才是我们学习地理真正目的之所在。  

(五) 智能测评  

经验告诉我们此环节必须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并做到书写规范。教师则需要在课堂上来回走动,以便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目的是关心学生是否学得了刚才的知识。而现实中我们到课堂上听老师上课,则多是要求不严谨,总觉得到这理可算是快结束了,并在心理在想“总算松了口气,万事大吉ok了”。然后对着学生宣布:“同学们还有10分钟下课,你们赶紧做探究吧!”说完大多是站在讲台,等着对一下答案好下课,而大多数情况是学生还没做完就草草下课了。而课下又不能全批全改,这样就给了学生很多的随便,自觉的还赶时间做完,而不自觉的可谓大有人在,(谁没有惰性呢?大人们都想偷懒,何况学生天天学习那么劳累,人之常情!)有课下抄答案的、有放置一边不问的、有乱写乱画草草了事的,真可谓“你松一尺他松一丈”。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自己要做到“勤”并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就显得致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讲,严格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尊重信任。  

(六) 迁移拓展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一节课的内容,运用现实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编制具有开发性、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集思广义,以达到知识迁移和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问题可以是有结构的问题也可以是无结构的问题。如在学完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后,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大胆畅想一下‘2亿年以后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会是什么样子’请你画出一张你想象中的世界地图”学生的兴趣当然高涨;再如学完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我开展了“今天我来当导游”的导游解说比赛。其效果颇佳。这样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而且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不是说该环节课课必须有,是否要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进行。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