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的有效结合

2016-11-23  发布者:熊颖  浏览数( -)

         课程整合是使各学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将音乐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音乐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与音乐教学整合,有利于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是音乐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训练,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音乐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既使课堂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音乐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更好地增减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从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
    一、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应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或者是活泼的音乐,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为提高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生了喜欢音乐的兴趣。
    二、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画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就为音乐课堂创设了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
    若教音乐仅仅让学生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习,那只能把学生带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中,使学生逐渐失去想象中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启迪和感情的抒发。随之就会产生乏味、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涣散的可悲现象,而教科书只能记述文字、符号、乐谱这类可看、读的内容。而不能表现出这些文字、符号、乐谱所代表的实质性东西,也就是的内容。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鲜艳的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利用计算机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数码采集、编辑处理,使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欣赏音乐后,引导他们动脑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音乐?什么节拍?什么速度?歌中唱出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音高的结合,即内心听觉。没有正确、敏锐的内心听觉,就不可能理解音乐。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根据不同的歌曲或者乐曲,充分利用鲜艳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或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画面,听歌曲或乐曲,想曲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想曲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想曲子的情绪是欢快、优美还是深沉、悲伤。每首歌曲产生的音响效果不一样,反应的情绪也就不一样,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多听、多看、多联想,在想中感知歌曲美的蕴含,在想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中引发心灵的火花。在想中充分理解音乐。
    四、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表现音乐。
    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离开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其中,活动形式的趣味性是直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最大动力。所以,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清晰地了解歌曲或乐曲,是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充分地欣赏了音乐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使之极大地调动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表现歌曲的欲望。并通过对歌曲的深入理解,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例如:在演唱《游击队歌》时,多媒体课件中生动地描绘出游击队员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音乐形象。学生在自然地观察并学习歌曲后,他们会很准确地用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方法处理演唱歌曲,并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用灵活的动作表现游击队员机动灵活、神出鬼没的英雄形象。
    五、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造音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创造能力是蕴含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的。因为,无论是音乐鉴赏活动也好,音乐表演活动也好,它们都需要音乐想象力做保证。既然需要音乐想象力做保证,那么,其中也就包含着音乐创造的成分。所以在上述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就不能忽视音乐创造的启发性工作,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使他们具有上乘的表现。为此,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启发学生做充分的想象。比如,在学生想象模仿动物时,在课件中制作一幅精美的大山的场景,使学生看着这样的场景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象,森林中会有什么样的动物,从而很轻松自然地去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动物的声音等等。再如,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积累他们的音乐创造素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创造热情,这样不但降低了音乐创造的难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对音乐创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网络的应用能力水平。
    六、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拓展。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到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个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针对音乐的这个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网络对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实现音乐的拓展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途径。在广阔的信息技术网络中,有着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如体育,根据韵律操动作配合的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如史地,学习和了解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这种网络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音乐不仅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作为小学生,对社会了解得不多,体会得不够深刻。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充分揭示音乐的社会功能,使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这也是学生音乐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如: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等等,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
    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这样的音乐教学创意新颖、生动有趣、富有儿童特点,为音乐课堂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锻炼的机会,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通过多媒体画面去想象,跟着信息技术网络去感受,去理解,去表现创造音乐。最后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