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2016-11-28  发布者:张依平  浏览数(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资源。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历史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本人在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以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视觉、科学的态度审视历史,开发多元智能,探究其得失,获取历史的启迪。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活动,建构、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这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十分有益。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不断兴起,但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入了一个误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传统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主体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个体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解释和假设。知识不能被传递,其理解只能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不断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且是以其经验、需要、信念等为基础的,并不只是简单吸收来自客体的信息。个人的知识的形成,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即社会性建构。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获得知识意义对学习者而言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
2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目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它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最佳抉择,必将带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3
、以历史学科特点为依据。

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学习主要内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上下跨度百万年,空间跨度五大洲,涵盖了人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包罗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万千气象,学生只有通过感知丰富的历史素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对人类社会发展每一过程及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作出客观、符合历史事实的判断、分析和评价。因此,占有大量的、典型的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而学习历史着眼于了解现实、展望未来,这就需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抓住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总结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4、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本教学模式必须以人为本,从“尊重、平等、自由”的观念出发,挖掘人的潜能,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构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型教育模式,必须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对传统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我们这个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
二、探究式学习模式实施步骤
(一)自主阶段:提供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音像资料、电影、电视、投影图片、挂图、计算机多媒课件、教学软件、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和资料等)、社会教育资源. 该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教师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体验情景,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引方向。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从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初步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是学习的初级阶段。
    
围绕目标,创设情境。历史情境的创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的组合,模拟创设历史场景或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阶段
1
、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在自主探究学习历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自主学习的服务者,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观察、阅读、分析、判断、加工整合等探究活动,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意义建构。
2
、协作讨论,优化建构。协作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十分重要作用。而交流则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在“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占有一定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价值尤为重要)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寻求答案。在此过程中,坚持开放性原则。重在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因此,我们在历史教育中最大限度地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进展往往是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核心问题进行,并且是以“问题”的驱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致力于学生获取探究方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一般采取同桌或前后同学组合,也可以自由结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人人参与,又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使得探究过程不仅是获取结论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学会探究的过程。让他们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每小组研究若干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上网搜集学习资源,或按老师的指引到指定的服务器上寻找课件进行主动地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寻找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到个人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

师生交流是教学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面对面或电子举手与学生交流与探讨,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当堂解决。教师也可以与学生通过媒体网络的BBS、电子白板、Web论坛、EmailOicq号码、音频会议、视频会议等功能相互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从而深入发现问题,共同讨论、归纳,构建出本课知识结构。
   
如我们在复习“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这一章节时,创设一座房屋的兴、盛、衰的动画场景演示,并不断归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步形成了如下一组连锁式的问题,展开了研究:(1)秦朝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的地基是什么?各部分结构如何?(2)汉初,这种制度在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它是怎能样重新巩固的?与秦朝比较,它在哪些方面有了发展?(3)为什么说唐朝使这种制度得以完善?(4)北宋时,这一制度产生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补救的?结果如何?(5)元朝对这种制度有哪些开拓性贡献?(6)明朝强化这一制度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要强化?这预示了什么?(7)清朝是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制度的?这种制度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最后落脚在了这样一个带有总结性的问题上来:你怎样评价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这组问题基本上就属于具有“驱动”作用的问题,正是它们引领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向深处得以延伸。
(三)创新阶段。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资源收入课堂,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扩大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一定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因此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在体验、体味、体悟历史的同时,培育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节后,引入江泽民和胡锦涛考察西柏坡的有关历史画面,从而强调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重要以及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即时引入其中,营造极具时代感和生活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所见所闻去争论、去思考,旨在让学生随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和社会批判能力,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效应,以情动情,以情燃情,唤起其情感上、精神上的内在世界的变化。
三、 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1
、探究式学习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历史课。历史新课程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协同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的。关于教学模式,首先避免两个错误的看法:一是认为教学模式是固定不变的公式,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必须死板地去套用它们;二是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一个学习方式并且该方式是一成不变的。这两种看法都会使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结果和影响。

2 、探究式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积极表达的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参与。

3、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学生活动的余地大,需要较多的课堂时间,因此,一方面要处理好教材内容,详略得当。另一方面尽量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它是创设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利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激发兴趣,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于突破重、难点,揭示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完成意义建构。

皮亚杰曾经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辈已经做成了事情的人。可见,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造就出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教师不再是学生或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学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多媒体课件特别是网络课件进入课堂教学,使主体性教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探究式学习模式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环境下进行的,有了信息技术这艘船,在无涯的学海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畅游,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