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6-12-11  发布者:徐梅芳  浏览数( -)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随着学校的实验装备不断普及和完善,这样就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来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是更有效呢? 
    

一、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以“探究”为核心,努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整理数据”——“获取探究结论”的全过程。把课堂让给了他们,让他们自己学会表述,学会如何解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想法,这不仅仅是小组合作的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更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要实施合作的策略。
1.
科学地分组分工。分组为学生合作提供前提,集体活动应分组分工合作完成。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2.要科学地指导合作学习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3.要有充足的时间。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4.要有科学的准备。要科学地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内容主题。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把这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并使之分层结构化。其次要提供充分的有结构的教学材料。提早地布置好学生需准备的材料;充分地准备好针对主题或问题的有关的实验器材、学具、图片等,要让合作学习活动成为“有米之炊”。

三、合作学习增强合作的实效性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确定活动的课题后,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特别是要兼顾那些平时在班里处于弱势的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和自信。1.明确职责。小组明确了合作探究的方向和要求后,就要考虑每个成员间的合理分工。各小组在明确各自分工的提前下有利于形成探讨的气氛,最终完善计划并参与实践,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科学课的合作学习要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3.平等对待,多元评价。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如何不断“碰撞、对接、融合”,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
1.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却又不一定能够很好的表达。因此出现一些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发言有种种顾虑,自己的发言能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感觉到小组中的快乐,愿意与小组合作交流。2.要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
。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必须要得出一种在大家心中都能认可的最合理的结论,这就要让学生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理解别人发言的意思。学会判断意见的正误,想想哪些意见是合理的,自己应该吸收,哪些意见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