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016-12-18  发布者:帅文静  浏览数( -)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曾说过:“真正的音乐能将千百种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胜过语言。”
  他常把音乐当做一种至高无上的表达方式,用钢琴曲代替书信寄给家人。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十分重视音乐的情感表现性,他认为“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焦躁、烦恼、哀伤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哲学家尼采也曾说过:“语言作为现象的器官和符号,绝对不能把音乐的至深内容加以披露。当它试图模仿音乐时,它同音乐只能有一种外表的接触,我们仍然不能借任何抒情的口向音乐的至深内容靠近一步。”俄罗斯文豪图格涅夫在小说《春潮》中这样写道:“没有一种言辞可以充分表达出这些深刻而强烈的并且是不太清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只有音乐才能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这样,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音色的明暗、和声的浓淡、音响的层次,在时间的流动中充分展现人的丰富的情感变化。这是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能企及的。这或许就是在生活中无论是懂音乐还是不太懂音乐的人都喜爱音乐的缘故吧。它可以将我们的主观过程充分得到展开,通过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将一切与人的内心生活密切相连的情感世界充分展示出来,使人们可以利用音乐来散发自己的主观体验并求得平衡。
  音乐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作为二度创作的音乐表演。一方面它最重要的艺术使命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就是表演者自身的情感表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特别重视歌唱的表情性。她说:“美声单有一个美丽的声音是不够的。必须让你的声音为音乐服务。作曲家为你写下了音符,歌唱家必须把音乐和表情放进这些音符中,一定要将作曲家原来希望的千种色彩与表情添加上去。你必须为每一个颤音找到意义,而以此正确表达快乐、忧愁或悲伤的感情。”是的。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得多么详尽,用了多少表情术语,都无法记录出音乐运动的内在韵律和微妙变化,更无法记下蕴涵在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要使乐谱中潜藏的生动乐思得到发掘,使乐谱无法记录的东西得到丰富和补充,无不有赖于音乐表演者的再创造。正像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说过的那样:“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几分忧伤、那种忧伤呢?是内在的、暗淡的,或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只有表演者自己去做出判断。”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也深有体会地说:“在奏乐前,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构思—— 用什么样的情感去宣扬什么样的理念;用什么样的音响去抒发什么样的情感;用什么样的技法去制造什么样的音响。”这些精辟的见解既是对音乐表演技法和情感表现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实际上也提出了音乐表演技法和情感表现相统一的要求。
  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它不仅要忠实地再现原作。还有可能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表演,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作曲家的设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音乐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歌唱、器乐、舞蹈等音乐表演活动及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能力通过演唱、演奏等音乐的手段来抒发情感。比如。在歌唱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刻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甚至词曲作者的意图等,然后再去熟悉作品,正确演唱,进而完整地富于表现力地去演绎作品。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自己作为歌唱的主体要注意倾听,在倾听中分辨,在分辨中进行比较和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去尝试、改进自己的演唱,从而逐渐体会自己的声音和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之间存在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关系,进而通过自己有控制的声音来提高歌唱的情感表现力。同时使这种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在集体共同的演唱中达到和谐与共鸣。
  既然音乐表演这么重要,那么就要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情绪情感这种重要心理因素的引导与熏陶。所谓音乐情绪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这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快、满意、喜欢或厌恶等相反的情绪情感体验。音乐需要的强度决定了音乐情绪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也就是说,当学生主体的音乐需要很强烈的时候,如果能得到满足。他的情绪情感体验就越强烈、越深刻。越能得到音乐审美的享受。因此,对音乐教育来说,激起音乐兴趣和音乐需要非常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从而产生审美的情绪情感体验。对于如何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认知能力,我认为这与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充满艺术氛围的音乐活动空间、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互敬互爱的同学关系、具有艺术性、新异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等都有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花心思、想办法,让学生产生音乐需要,让他们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就能使音乐表演付诸实践了。
  当然,在演唱、演奏等音乐表演活动中,音乐情感的外在形式表现必须以音乐知识的掌握、技术的训练为基础,但决不能过分崇尚技术,使音乐课堂变成技术训练场,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主动体验。在多次学生专业考核中,我都发现学生在技术上没有毛病。但就是缺乏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无论是听上去还是看上去都平平淡淡,甚至索然无味。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表演者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音乐的表演中,导致无法真实而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基于这种考虑,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设法让学生先感动自己,即前面所说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再通过音乐表演去感动别人。其实,音乐表演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表演者的表演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作品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它不仅要求表演者要善于调动自己平时的情感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还要求表演者有意识地去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或体验不够深刻,然而却为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情感。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体验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无疑是极有帮助的。
  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和挖掘音乐的情感意义,教给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学习感受、体验和表达人类共通的朴素、细腻、高贵的情感,在音乐的表演活动中学习大胆、细致、优雅、从容地通过音乐的各种手段表现自我情感的方法和途径,学会主动调动自己的情绪情感去展开有意义的感知、理解、记忆和想象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使情感机制参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对音乐情感的准确、细致、深刻的把握,并有能力通过音乐的手段,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充分表现他所体验到的音乐的美好情感和释放自我的情感,我想这可能就是“音乐能够陶冶情操”的内涵所在吧。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