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小组生成性成果 > 正文

巧借网络,实惠课堂的延伸

2016-12-29  发布者:石锦波  浏览数( -)

一、巧借网络,实惠课堂的延伸

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材只能提供有限的阅读,开辟课外阅读的天地变得势在必行。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使学生热爱阅读,尤其是热爱课外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从现有教材入手,将与单元教学中同类的作品从“网络”上下载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收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如在《圆明圆的毁灭》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圆明圆的毁灭的真正原因、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课前,我指导学生上网进行拓展的阅读,先输入网址:http://www.google.com或者http://www.baidu.com,利用这些搜索,再输入“圆明园”这三个字,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很快能找到相关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让家里没电脑的学生也能阅读到,他们还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让同学们“资源共享”,这样学生们对新课充满好奇心,引起探究兴趣,调动阅读期待。

在课堂中,我还巧借网络,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和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一夜的工作》之后,利用网络,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翠鸟》和《小狮子爱尔莎》时,在网络上,让学生查找它们的有关网络,让学生自己查找它们的有关网页,从中选取感兴趣的交流对它们的了解。然后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刊上寻找相关的资料。

二、巧用网络,进行阅读的赏析。

现在学校课程设置多,排课紧,语文教学只排学文和作文课,往往挤不出时间安排阅读欣赏课。实践证明,有了“网络”,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阅读欣赏胜过许多空洞的说教,大受学生的欢迎。

我们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文。著名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主张“多读名著”。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它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独到的见解。而这方面,“网络”可以信手拈来,为学生节约大量的查找名著和优秀作品的时间。同时,“网络”还可以有助我们开好阅读欣赏课。

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对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他们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对文本进行赏析。我们要巧借网络,带领他们通过网络进行质疑、辩论、总结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审美性、批判性阅读。互联网向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学习机会及汲取知识的环境,有超文本衔接的方式,学生以上传、留言等方式,可以与所有读者进行交流,然后学生们再在班上集体交流自己的所得。这样,在网络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正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总之,“网络”的魅力无穷,它能实现课堂的延伸,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创新精神,扩大阅读的积累,让网络走进学生的阅读中,让阅读在网络的世界里更加精彩!让网络外的课堂更加健康精彩!

小组生成性成果

最新小组生成性成果

热评小组生成性成果

热门小组生成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