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谈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者:汪菊花     发布时间:2016-12-11 浏览数( 3) 【精华】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认为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却认为多媒体这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对自己的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帮助,特别是针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反而会限制、约束学生想像力的拓展,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于是,对运用多媒体持排斥态度。

确实,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并不与其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握传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将信息技术这种工具很好地应用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

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往往寄情于山水花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了丰富而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仅仅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和表能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的感悟往往非常肤浅,参与度也不是很高,课堂在一种沉闷、缺乏活力的气氛中进行灌输,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我听过许多关于诗歌的公开课,也看过许多优质课的教学光碟,发现授课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学生带入了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效果十分明显。

下面就谈谈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作用:

一、介绍背景资料,为领悟诗歌内容作铺垫

一首诗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如果我们对诗歌的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那么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对诗歌的背景材料进行简单介绍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表达,效果可能会略逊一筹,且耗时费力。

比如在教《沁园春·雪》时,对毛泽东同志写作此词的时代背景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要把当时的情况介绍清楚,如果教师口头叙述,可能要花较长的时间,而且学生学的印象也不会十分深刻,如果我们运用演示文稿,将背景资料展示给学生阅读,既简洁清晰,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得更加全面彻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将诗歌中的生字词,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的问题,运用演示文稿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板书,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有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很早的文学评论中,就有诗画同源一说。在许多通俗的古诗词图书中,就有许多插图。教科书的插页也不少,这说明运用图片,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准确地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因此,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以现代电子技术为手可的电化教学依靠幻灯、投影、电视、录相、电脑等多媒体技术,把诗歌内容变成鲜明可视的图片,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感知,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在我国中国山水画中,这样的诗意图是俯拾即是的。画家创作出的作品,本身就包含着作者对诗歌意韵的理解,将这些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其教学效果不是我们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可以比拟的。如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如果我们展示画家刘旦宅创作的山水画,画面上诗人登台远望,看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因此,像这样一些情景交融的诗歌,仅凭教师讲解,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如果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再现诗人所见,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涵就会更深刻些。

三、播放音乐,调动学生情感

音乐是最能让人产生联想与想像的,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播放一点与诗歌内容相适应的音乐,能有效地拔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把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中去。

比如在学习《蒹葭》时,我们可以播放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在水一方》,优美的旋律,很容易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给课堂增添了无限趣味。

其实,本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教材中的诗歌其实就是一些歌曲的歌词,或者有许多诗歌被谱成了曲子,在生活中已经被人们在广泛传唱。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光未然的《黄河颂》等等。如果我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只要让学生学会唱这些曲子,其诗歌的内容、情感都可以其义自现了。这种教学效果是我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动画,甚至有关的剪辑影片,在教学时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也是很大的。

四、播放录音,引起学生共鸣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播放范读录音的作用。诗歌的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有限,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一般的配套的朗读磁带,都是专业人士采用艺术化的朗读,鲜明地表达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感染力是很大的,既可让孩子感受诗歌表达的感情,又可以在诗情中受到陶冶,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比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时,我们通过口头讲解根本无法让学生领悟诗人在静谧的深夜遥望星空时闪烁的星星勾起的柔软的温情与朦胧的憧憬。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播放播音员丁建华朗读这首诗的录音,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诗中的幽美的意境,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中去。播音员丁建华在读到朗读这首诗的感受时曾说:我站在舞台上,我不能有演的意识。只想着声音怎么样,表演怎么样,而是发自内心的,像一个思想家那样,通过我的朗诵向观众阐述一个哲理,一份感情……让观众跟随你走进诗人的心境。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挖掘诗歌朗读的材料,在实际教学中广泛运用。

五、配音朗诵,让学生的感情在体验中得到升华

诗歌是需要朗诵的,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如果借助音乐伴奏来进行朗读,让无声的文字跳跃成有声的音符,抽象的感情会逐渐清晰,变得真实可感。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朗读,就会注入自己的情感,沉浸在诗歌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之中。因此可以说,学生的朗读水平直接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水平。

在伴奏音乐的唤醒下,学生的朗读体验会把诗歌的情态变成学生自己的心灵体验。如在教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们可以找一些表达深沉浓烈情感,深切倾诉的音乐来播放,让学生在这样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朗读,那么诗人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感情,那种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就会激荡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受到那种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

总之,借助多媒体,利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电脑等现代技术进行诗歌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维与语言,陶治学生的美好情操,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诗歌教学活动中,要更新观念,摒弃那种故步自封的思想,努力开发资源,并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