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布者:程次贵     发布时间:2016-12-31 浏览数( 0)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2006年世界华人盛典的颁奖仪式上说:“1、2、3、4,…这些不能让人创新,真正科学家创新的是人文,是自己民族的文化。”细细品味,发人深省。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为人全面发展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在能力方面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给交流带来障碍,而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学好这一门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也就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一种敢于创新的氛围。教学中可以用激励性语言、手势、体态语等让学生心灵愉悦,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与老师、同学讨论。在所营造的这种氛围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或语言鼓励、或神态暗示、或动作启发、或情绪感染、或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标新立异。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丰厚沃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问题意识,创新的冲动。课本中有许多东西就躺在那里,教师可以选择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所获得的只是结果;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探究,这不仅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根据己有的经验去探究去创新。因此,课堂应对学生开放,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丰厚沃土。

1.开放的课堂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怀疑是创新的起点。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是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有的老师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影响教学进程;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往往与文本内容关系不大,质疑五花八门,不适合老师设置的疑问,这会让有些老师觉得让学生质疑不现实,往往错过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萌芽的最佳时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质疑,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并给予足够的宽容,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同时根据具体的课文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章表达方法等方面发问。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方式,相机进行调控。初读时,可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提出来,让学生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精读时,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寻求答案,精读后,可用询问式,如“你还有不懂问题吗?”“你还有别的想法吗?”以此让学生回顾教学的过程,反馈个人领悟,进行学习的再创新,促进学生的“创新萌芽”快速成长。

2.开放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等。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他们喜欢新颖的词语,别样的句式,并乐于模仿,善于创新。基于此,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创新,如让学生交流,识记汉字的方法,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对新课文猜读,写想象作文,在发言和习作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人独特的感悟,这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位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词后,引导学生比较诗与词的不同点,学生不仅说出了老师满意的答案,更有一位学生说道:“词像诗又不像诗,它就像诗的孩子,遗传了诗的一些特点,又不全像。”这是多么富有创新精神的发言。我们老师就应该保护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合理地加以引导。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挖苦”一词时,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是这样解释挖苦的,他说“挖苦”的意思是挖土的人很辛苦。此语一出,全班哗然,我也是哭笑不得,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他的解释太离谱了,可转念一想,他的发言包含着多么可贵的创新能力的萌芽呀,我应该加以保护。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创新思维,进而引导全班理解了“挖苦”。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适时进行开发,鼓励学生让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感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世界。

     一节作文课,要求学生围绕“老师”这一话题写篇作文。按照传统,学生会写老师的外貌,举事例,,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千篇一律。我在指导之后鼓励学生用诗歌来赞美老师。没想到,有近二十名学生写了诗歌,虽然语言稚嫩,但也不乏佳作。一位学生把老师说是书,老师是语文书,教会我人﹑口﹑手…老师是思想品德,教会我如何做人…,老师是百科全书,教会我所有不懂的知识…这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是多么了不起的尝试,它超越了学生以往的自身体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

3.开放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开放的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流程,适合学生创新。教师设计教学时,应依据文本设计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我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有这样一个设计:和“我”相处融洽的闰土,即将被他父亲领回,“我”万般不舍,闰土也躲在厨房里不肯出来。“我”怎样哀求奶奶、父亲、母亲,闰土的父亲又是怎样把他领回去的,请发挥想象,小组合作说一说,演一演。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有抱着父亲腿苦苦哀求的,有板着脸坚决不同意的,有抱着桌腿死活不肯走的,有“声泪俱下”,以情动人的……热闹又不混乱,每一个场面都是学生精心的策划,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扎根于开放课堂的丰厚沃土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三、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沟通了课内与课外,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学生置身于适合其探究的综合学习中,会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主动探究,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体验,萌发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比如:在苏教版第三册“找秋天”的综合性学习中,依照传统的教学,教师一般先通过启发谈话引出话题,而后引导学生说说秋天有些什么,进行一定的句式训练,最后夸夸秋天,教学呈现明显的封闭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自我获得体验。教师将孩子们放回大自然,让他们目睹、耳闻、鼻嗅、口尝、手摸,全身心地感受秋天的气息。再让学生置身“秋”中展开讨论:你就是歌手、画家、诗人,你最想干什么?歌、画、诗于此诞生了。还可以设想,你就是秋天里的一片落叶,一棵小草,一粒稻穗……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可见学生始终处于各种形式的主动的探究活动中,伴随着活动的始终,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随时随地有效的发展。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准备、质疑、实践、解疑、总结、表达和交流的各个阶段中,都在探索着自己未曾经验过的知识、方法,超越自我。即使有些问题没能得到最终解决,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要素并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的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段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不能一味只追求创新,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植根于此,创新能力的幼苗就能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也只有这样,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开放的课堂,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小学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大而又广泛的课题,期待着能和广大小语同行做更多、更深、更有益的探索。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