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发布者:幸彩霞     发布时间:2017-02-16 浏览数( 3) 【精华】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摘要)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的发展应归结为生活的需要,所谓数学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间共同以生命投入而构建的生动丰富的生活,而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就是将教学过程看作是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会贯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旅游问题,等等)出发为用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走出课本的“围城”,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字)数学教学 生活化 生活性
1 谈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1.1 数学教学“生活性”的定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那么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就是将数学教学而体现出来的。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1.2 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要求数学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中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只可惜,许多人把“已经知道了什么”仅仅理解为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而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将数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活意义及包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埋没在符号化的概念、命题之中,将数学教学变成为从数学符号到数学符号的过程。这样,学生完全不能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
我们认为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实现横向的数学化,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做出教育学意义的对话沟通。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数学知识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二是生活世界数学化。即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2  谈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2.1  内容的生活化
一、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2.2  方法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从概念到概念,从定理到定理,或者从概念引出例题,从定理推出实例,这种教学的引入方法具有书本化、概念化特征,因而抽象乏味,学生难于激起学习的兴趣,也难于获得数学的真知。如果借助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来剖析并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剖析和解决中,引导学生触摸数学知识,体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进而实现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那么,在数学知识引入方法生活化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真实体验了数学。

2.3 教学过程生活化
一、导入的生活化:“良好 的开端是成功 的一 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 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二、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 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三、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2.4  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三、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四、制作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  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3.1数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结晶

数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在我国古已有之,从《九章算术》开始的我国古代数学,就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的价值取向,筹算、珠算就是数学生活化的典型。及至南宋的杨辉,在数学教学上提出了“称斗尺田” 和“经世致用”两种不同的培养目标的教学观,其培养对象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技术工人”和“科研工人”的区别。这种教学目标上的分类,使得数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了。

今天的数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的提法主要是基于这样两个背景:其一,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一批具有科学与技术融合特性的新技术的出现,对现代社会的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 世纪的公民在生活和就业中需要较高的数学素养和更强的数学能力 ,要达到这个普遍的高标准,实现数学生活化,对数学教学而言,就不能满足于让学生会解题、得高分,而应该“发展学生广泛的基本数学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观察世界、思考世界” ,进而改造世界。其二,它是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数学在其他学科的渗透,人们在对数学知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股票、利息、保险等等普遍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所以数学生活化是时代赋予于我们的价值观。

3.2  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
一、 培养学生把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意识
培养学生把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意识从事数学活动是人类的一项共同的活动。在这种共同的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中的重要性和力量所在,使学生掌握作为现代社会的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的并足以适应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继续学习所要求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技能。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时,必须读、写、讨论,从而自然地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同时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如何澄清、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在相互交流中,数学能够为其表述关系提供精确的模式。
二、 数学生活化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数学教育领域,“人的培养”活动是以师生关系为主要的人际关系,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以数学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这个领域中,要扩充和加深关于数学是人类文化的要素以及数学在实践中和科学认识世界中的应用的观念,即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概念、理论、方法的普遍性,说明数学在各种人类活动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上的不能同步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针对个体的认知特点来让个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两种对立的教育观统一起来了,它关注的是每个个体的发展,让每个个体通过生活实践来掌握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充分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数学生活化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生活化要注重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但不是回归生活。数学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生活,而是对生活进行高层次的数学整合,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生活中的数学是指生活中有数学素材(提出问题) 、数学的应用(解决问题) 和数学发展的课题和动力。因为生活中的数学是非形式化的,从思维层面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直觉、顿悟,其中含有更多的思维创新成分。而真正的创新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书本上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给教师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约束,努力学和领会新课程,新理想,新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做新课程实施的促进者。

二、不断地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这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良好的业务水平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同时也要发展自身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要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三、树立正确的活动观,把学生不是当做知识的被动者,而应该是知识的构建者,积极地构建数学教学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

四、要因材施教,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要给予关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组。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要不断地反思。

五、关心每个学生,给予他们学习、心理上的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5 总结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地、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尝试在生活诸多条件、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可以凸显数学的运用价值。而且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来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总之,数学教哦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是当前国际国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要将生活融入教学,教学融入生活。但是作为一位专业数学教育工作者,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限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真正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课程标准制定组.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美国国家委员会. 人人关心[M] . 方企勤,,.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

【3】 郑毓信. 数学教育哲学[M]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 苟海,张琳. 走进生活:有创新才是真数学[N] . 扬子晚报,2006- 08 - 02.


 【5】朱林贤.走出“生活化数学”的误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9)

【6】车园园.让数学教学生活化【J】.甘肃教育,2004,(12)

        【7】田玉梅.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5)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