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16-11-09 发布者:龚晓莲     浏览(0)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三中学    龚晓莲   邮编330001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克服现行的学校体育教育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同时素质教育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求。
一 、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和善良正直的品格。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任务,教育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在某些体育活动中参与的练习很苦很累,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具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体育活动中教育学生对自己应做的事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体育活动中大多数是团结合作的集体,只有凝聚人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体育活动中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目前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少爷”“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往往有自我为中心倾向和对家长强烈的依赖心。面对新的环境,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集体游戏和体育活动,以消除这些“小少爷”“小公主”、“小皇帝”的优越感和孤独感、自卑感,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融为一体,自觉以集体的规范约束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互相影响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参与竞争,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体育内容有很多是要以团队形式参与的。团体操、球赛,乃至一场仅几分钟时间的拔河赛,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一个集体之中,团队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的荣誉;失利了,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责任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则荣,团队耻我则耻,从而培养他们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领悟,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开阔,装在其心中的不只是个人,而是集体,乃至世界。如在长跑练习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个男生组或女生组共同完成的任务,但每一次,总是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队伍后面,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学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更是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好的学生耐力素质会得到再次提高,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将永远留在队伍最后,采用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于是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为了小组的利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他们因此善于为人、善于处世、善于助人、乐于奉献,从而极易融合于社会之中,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在竞争较激烈的项目中,如接力赛,团体精神的体现尤为明显。各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感受到集体胜利带来的快乐,让身心融到集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真正的快乐。体育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动作技术的练习形式,是培养学生交往、合作、团结精神的有效手段,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通过相互评议来达到,主动合作,关心团体,培养团队精神。
(三)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学生从小生长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在艰苦环境下的磨练非常之少,因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意志品质薄弱者甚多,加之好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娇惯使他们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性,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均达不到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然而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祖国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坚强意志力的合格人才。
二、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创新、求真。
(一)培养学生求知好学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
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情绪,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内在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提供机会,在模仿中创新。二是多加鼓励,在乐学中创新。三是逐步提高,在成功中创新。四是巧设教学,在艺术中创新。这四种做法都以沟通师生情感,利用情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主要手段,创设轻松、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快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的准确能力,田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能力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学生身体心里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国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的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二)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炼。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东21世纪的必然要求。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