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 作业周期 : 2016-09-122017-02-28

作业要求 : 

作业主题:信息技术与时间(题目自拟)

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曾给技术下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的时间。在您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或教师的讲授时间?请您详细列出3个方面。

1. 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 跟据日常教学生活举出教学实例。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

提交者:学员黄瑜    所属单位:渣津镇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7 11:41:40    浏览数( 3 )

时间的合理利用

        我认为教师如果完全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在单位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令人质疑的。实际上,现实的教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常常低效甚至无效。这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但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不足,始终存在着学生两极分化和大面积不及格现象,而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是“忙与累”,但自身专业学习时间不足。虽然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从教育学和学习理论研究的角度,提供了大量旨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但效果甚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强调提高教学效益的“可能性”的同时,忽视了一个“可行性”问题,即在客观的教学约束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教学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问题。而这其中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因此,把握好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是构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本质诉求。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根据目的要求,内容多少,重点难点,学生的条件,以及教学设备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课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我们的老师沿着这个思路组织教学的时候,发现在课堂40分钟内探究过程很难顺利、彻底的解决。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探究比较粗糙,教师也紧张着急。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着眼于心的尝试,将课堂教学组织的更加严密,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尝试过后发现,学生的探究时间是延长了,但是学生在总结探究结论的时候仍然是粗浅、表象、没有想象力。于是教师再次陷入矛盾中,思考继续深入,问题的认识到了新的高度,教师到了此时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时间长短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是面对课程探究这个问题如何合理利用与分配课堂时间,提高效率才是最本质的问题。当认识到了这一层后,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新的方法:

1、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不仅为目标服务也为教学效率服务。

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检验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效率是教师学生的共同利益。教师要完成这个利益中的任务是:设置情景、引领方法、指导实践、纠偏改错、基础积累、问题解剖、过度传承、总结发展。而学生要完成这个利益中的任务是:把握情景、掌握方法、动手实践、合作分享、验证分析、积累基础、寻规问因、归纳小结、集体检测。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就是要充分完成以上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精讲精练、问题明确、艺术操作。学生自主时间里要完成任务必须认识明确、基础到位、方法明白。当这个利益划分清晰之后,效率就会有很好的保证。

2、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才会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本质,是教学内容的意义所在,课本内容的选择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师要能客观看待课本内容,不必拘泥、不必教条。教师应该将重心放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对内容可以更自由的选择、甚至找更好的内容来代替课本内容,其目的仍然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就行。所以教师在一定的自由度上可以更加创新地来把握时间。

3、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时间的分配才会更加艺术和人性。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仍然需要实事求是地组织教学为效率服务。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授课对象,不能一味追求知识与技能而忘记对象的特点。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学生已经生成的前概念,已经生成的思维能力,已经具备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师在处理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上才能祥略得当。四、分析课程阶段目标,教学时间的分配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培养意义。

4、学生要完成的课程目标在不同阶段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接受科学素养教育的时候,不能一竿子插到底。

科学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十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性,所以在不同阶段要有阶段目标,完成每个阶段目标之后,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整体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一步到位,理应分段处理,螺旋上升。

5、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把握课堂的整体学生利益,教学时间的分配才能平衡。

    同班级的学生有整体的特点,当一定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要求每一个教学目标都人人过关,实属不智行为。效率是整体利益的平衡结果,不能因为个别同学目标未达成而牺牲整体的时间利益,这会造成新的教学问题。所以在集体教学时,把握大多数,将整体利益平衡好,这样的集体教学才是有效率可言的。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学生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但允许教师采取课后关爱,附加补课都是有效的措施。

二、其次要注意节省时间,特别是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能企图讲深讲透。

我们教师往往会犯一个错误,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自己讲得多了,重复得多了,学生就会理解得更透彻。其实不然,一味灌输的知识是死板的,教师教得吃力 ,学生学得吃力 ,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症结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教学中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

  1. 在备课上下功夫 ,熟悉教材 ,理清整册教材知识点 ,找出每节课的重点

    与难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仔细筛选,哪些是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学习的?哪些是能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哪些是真正需要我们点拨、讲解的?这样的备课才有层次,才能在课堂上高效。另外,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也就是备学生。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或经验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提前预测,尽可能将每个课堂步骤想清、备细。备课备在点子上 ,把握住教材之重点和难点 ,才能在教学中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2、切勿把“知识”咀嚼得“稀烂”“填鸭式”地灌给学生,敢于直气壮地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和认识世界。

    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一竿子到底”的“讲深讲透”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打一个比方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农村里有些老太太喂孩子吃东西,怕食物太硬噎着孩子,喜欢把食物放进自己的嘴里咀嚼得稀烂,然后口对口地喂给孩子。在这里我们姑且把食品卫生问题撇开,只是请这些“讲深讲透”的倡导者们想一想这样一个浅显的事实,那就是:食物在你的唾液搅拌和酶的充分化学反应之后再喂给孩子,这个食物还有味道和营养吗?它还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吗?

    教育学的“跳摘”原则告诉我们,教师为学生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不可过于复杂,让学生望而生畏、自暴自弃,但也不宜过于简单以致于学生伸手就可以够到。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重点、难点,教师都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条分缕析、讲深讲透,和前面提到的那些老太太做法一样,暴露了对自主学习内涵的无知,侵犯了学生设疑问难、积极思考的权力,剥夺了学生思维“弹跳力”发展的机会,导致他们对教师的高度依赖,使“教是为了不教”成为永远的神话,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性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认真投入的思考的东西才是“活”的,才能在他们脑海里印象深刻。所以,做到充分把握课堂每一个环节,节省时间,抓住重点,不能企图讲深讲透。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三、再次,要注意尽量安排全班学生的活动,如操作、口算、笔算练习、解应用题等,避免由少数人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要注意在一节课内提高学生的平均做题率。

    1、重视活动, 创新手段,在主动参与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活用文本,广泛收集各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资源,根据章节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利用全班活动,如操作、口算、笔算练习、解应用题等,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展示战果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要注意选择有效的练习方式和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以便节约教学时间,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论哪一种课都要安排一定的练习。

这是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特点。特别是低年级,要尽量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练习。一年级的练习按照规定要完全在课内进行。这样有助于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练习的效果,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还要注意复习经常化。有经验的老师注意分散练习不断线,在一节课内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技能训练和新知识的巩固、新技能的培养适当配合进行,不仅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促进所学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提高。当然,与练习相伴随的就是要重视练习的反馈,根据反馈信息,一方面对有进步的予以鼓励,另一方面对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导学生改正,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28 10:02:5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