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截止日期 : 2017-01-02

作业要求 : 

作业主题:信息技术与时间(题目自拟)

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曾给技术下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的时间。在您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或教师的讲授时间?请您详细列出3个方面。

1. 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 跟据日常教学生活举出教学实例。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

提交者:学员李华    所属单位:南昌十七中    提交时间: 2016-09-12    浏览数( 0 )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优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切学习和生活的原动力。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不愿学地理的原因:在于地理课没有将知识与趣味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缺乏生机。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增强地理知识与地理趣味的有机结合,而地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这种结合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比方说在讲“气旋”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播放一段“火烧葫芦峪”的影视片段引出该知识点:“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的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正当司马懿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的时候,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该影片片段一播放,学生的好奇心立即就被激发了,迫切地希望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时老师再接着分析,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而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地理知识,不知道“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这样的话,历史就可能被改写。

学生听完讲解后恍然大悟,同时也在轻松地氛围中展开与“气旋”有关的知识点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学得轻松,知识点也落实得比较好,可谓一箭双雕啊!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原本枯燥的地理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的学习氛围,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的认知范围很大,许多都是学生无法亲见和亲身体验的,也有许多重点、难点,比较复杂抽象,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方说《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而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学生对于地球如何自转和公转,以及在自转公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等问题不容易理解,对于太阳高度角的移动和计算问题也很难掌握。这时如果教师利用Flash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来演示这一现象,学生通过观看演示的情况,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等知识。再如讲亚洲河流的特征时,让学生观看“在亚洲地形图上模拟亚洲大河如鄂毕河、叶尼塞河、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等河流的流向”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很快就能说出亚洲河流的特征及原因,而且各大河的名称、位置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流下很深的印象。如果没有计算机的演示,单凭教师的讲解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三)使用地理多媒体教学,方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记忆

地理科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是探求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空间分布、组合和运用规律的一门跨学科领域和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因此,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的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们常常为熟记这些抽象、枯燥、纷繁的地理名称、地理概念、地理常数、地理特征而苦恼,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地理的诀窍就是死记硬背,足见提高学生地理记忆能力的重要性。

认知心理学表明, 人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2%是通过视觉, 12%是通过听觉。因此,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地理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做到图文并茂,以其新颖、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眼看、耳听、脑动等多种感官共同运作,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从而获得最佳认知效果。在学生复习“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一课的时候,由于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许多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即使记下来了,也多半是死记硬背,缺乏空间的位置感;但是利用相关的地理课件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比如可以运用一个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拼图的小游戏,在课堂上让学生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拼图训练,并设立最快记录。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提高了,同时也促进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主动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使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兴趣盎然。由此可见,采用地理多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方面的作用非常之大,是学生认知心理所必须的,也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赫巴特曾说过:“真正的感觉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可取。”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交互功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这样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了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地理教学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仅从教学用图来讲就可分为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分布图、自然带分布图、区域图等很多种,而且地理事物又是不断变化的,新的地理事物不断出现,教学用图就要不断更新,做到这一点也比较困难。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堂课不可能带很多地图,也没有多少时间更换教学挂图。另外,一般的地图的图幅比较小,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挂图,甚至有的同学找不到方向,这样利用挂图进行教学的效果显而易见。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他们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堂课下来学不了太多的知识。但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不同了,通过大屏幕及相关的软件,在课前先把所要用的地图存入计算机中,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先看大屏幕,教师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所要展示的区域,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地图册上去对照查找,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