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提交课堂教学视频或微课截止日期 : 2017-02-25

作业要求 : 

作业二:提交课堂教学视频/微课(二选一即可)

1.课堂教学视频:参训教师选择自己一堂满意的课程,教学的过程,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摄像机均可)1040分钟的视频,只要是完整的教学片断都可以。

2.微课:结合培训培训课程,提交一篇微课

注意事项:

1.视频或微课命名为“单位+姓名+年级学科+课程名称”

2.提交时,请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不少于100字的视频介绍或提交视频配套的课件

3提交视频前,请仔细阅读下方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http://html.study.teacheredu.cn/el/proj_1625/article/37001/6466205.htm?ms=1473646281471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提交课堂教学视频或微课

提交者:学员罗红敏    所属单位:南昌市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09-12    浏览数( 0 )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1.高科技及应用的广泛性、方便性

(1) 信息科学技术是高科技学科

什么是高科技?按联合国组织的分类,高科技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等,其中只有信息科学技术作为中小学课程开设,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中唯一的高科技课程。

既然是高科技,它就与传统的科技有一些显著不同的特点。曾任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大会副主席的吴季松博士在《知识经济》一书中提出了高科技有三个特点:

① 高科技的分类不再以探索系统知识为标准,而以追求效用为标准。如信息科学就是要加大、加快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

② 高科技从科学到技术的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在短期内直接产业化,并在全世界普及已成为现实。

③ 直接而迅速地向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产生改变人们观念、人类生活和社会结构的难以估量的、变革性的影响。

(2)信息科技应用极其广泛

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其应用的广泛性是任何其他工具所没有的,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具备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



计算机虽然是高科技产品,但由于它的智能性,特别是图形界面的创立,使得计算机使用起来很方便,连小学生也能熟练地使用。

(4)对课程的影响

高科技是一种尖端科技,它的原理和基础是极高精尖的,例如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骨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传感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科学技术。这些知识是中小学生不可能去学习的。

这就要用以往传统学科不同的方式来学习。传统科学一般从底层学习起,即从原理开始学起。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失败的。而高科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从顶层学习起,即从应用层开始学习,也就是说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应用为主。当然也要接触到一些初步技术和原理,因为计算机的软件发展,特别是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表示这种学习的特点。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也必须把计算机看作黑箱进行学习(当然黑箱是有层次的)。

注意到这个“以应用为主”的特点,这是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不同的主要点之一。

2.通用的智力工具

(1)计算机是智力工具

计算机是工具,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工具,而是“智力工具”,是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而人类以前发明的其他工具主要是代替体力劳动的工具,因此计算机这个工具与以前的工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类。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心智(智慧)技能是在掌握概念和命题形式表达规则的基础上,将已知的概念和规则运用于原先的学习情境相类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显然,动作技能是身体运动,信息技术课中属于动作技能的,只有鼠标操作和键盘操作两项,其他都是心智技能。可以说,计算机课程是以心智技能为主,动作技能为辅的课程。有人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归为劳动技术课,是没有看到这个特殊性,把它看成和其他工具一样,是错误的。

(2)计算机是通用智力工具

通用又是计算机另一个特点,也是其他工具没有的。所有其他工具使用范围是有限的,而计算机几乎没有不涉及的领域,工农商学兵各行业,从高科技到家庭生活,从海洋到天空,无不用上信息技术。

(3)对课程的影响

计算机“通用”和“智力工具”两点,使得它与别的课程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它的智力工具特点使得该课程主要学习的是心智技能。

它的通用性使得教学内容涉及到其他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

3.实践性强

(1)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这有两层意思。吴文虎教授曾指出,“一是不亲自动手,不上机实践是学不会的。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中要学的内容和所要用到的实践环境是统一的,学习就是实践”。

(2)对课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决定了学习的特殊性。

不上机则学不会,要多上机实践。《指导纲要》要求:“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教学方式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为主。

设备配置对教学有很直接影响,设备不同,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差异。

信息技术教师要会硬件也要会软件。

“计算机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4.发展极其迅速

信息科学技术是各学科中发展最快的。按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集成的密度就提高一个数量级。相应的软件版本也更新迅速。以微软的操作系统为例,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刚掌握的知识,不久就陈旧了,有的不到一年,有的甚至不到一个月。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自主地学习新的东西,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课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这一特点使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特别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能把过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知识学习中。以便软硬件更新后,能及时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提出了不断继续学习的要求,这种要求比任何其他学科要高。

对课程的影响是大纲、教材变化也快。

课程教学大纲:

从83年第一个大纲到2000年18年有四个大纲,即4年变更一次。

教材:北京市教材从84年到99年16年,有6个版本(2.6年变更一次)。

人民教育出版社,从87年到2000年14年有8个版本(2年变更一次)。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以应用为主,从应用开始学习

从《指导纲要》所列内容中看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主。学习的过程是从浅层次向深层次推进。每个层次是一个“黑箱”。学习应用软件时,程序内部是黑箱;学习程序时,操作系统内部是黑箱;学习软件时,硬件是黑箱。

2.上机实践为主

一是如《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上机时间占总课时70%以上。二是教学中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般教学应采取边学边练的教学方式。

3.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分为初级知识学习、高级知识和专家知识的学习三个层次。建构主义认为,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和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把初级学习的一些认知策略和教学方法,不适当地推广到高级学习中。主要倾向是:

① 相加性倾向,把事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学习。

② 离散化倾向,将本来连续的过程简单地当成一个个阶段处理。

③ 将整体分隔为部分,忽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软件部分的学习,主要是操作技能的学习,属于初级知识学习的范围,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因此可以把初级知识学习阶段和高级知识阶段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可以更注重高级知识的学习。这就是当代心理学中提出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种学习的理念运用到信息技术课上,就是“任务驱动”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是总结了多年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得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比较成功的教学方式。

4.更重视能力的培养

一是必要,二是可能。

创新是新世纪经济──知识经济的灵魂。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陈至立部长更具体地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计算机和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信息存储空间、极快的信息处理速度,还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强大的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形式的应用软件,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又很方便地处理各种信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给了人们一个极大的创造空间,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你的想象在计算机上实现,甚至可以产生出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东西。

总之,创新能力在计算机这个环境中,可以获得极大的发挥。信息技术是培养实践和创造能力极好的课程。

5.人为规则占大部分

传统学科,如数学、物理等,以学习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为主。

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以应用为主,应用软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人为的规则。例如,应用软件的操作规范,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等。这点有些象学习自然语言,因为语言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太多的理由可讲。

语言怎么学习?在应用中学。仅学语法是写不好文章的。同样信息技术也要在应用中学习,仅学一些基本概念,一些计算机语言的语法,是学不好信息技术的。

但顺便提及,计算机语言和自然语言又有很大不同,自然语言是活的,写几个错别字,整篇文章还能看懂。但计算机语言是死的,差一个符号程序运行就通不过。在这点上又是很严格的,是与自然语言根本不同点。

6.文化性

文化的概念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在内。

文化的含义又有人类文明和个人文明两方面,指人类文明发展程度和个人掌握人类文化知识的水平。

从人类文明角度讲,信息技术会改变人类社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个人文明角度讲,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人需具备的素养──信息素养。所以信息技术知识也是一种文化。

所以,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会成为新时代的的文盲。

老师评语

作业二:提交课堂教学视频/微课(二选一即可) 1.课堂教学视频:参训教师选择自己一堂满意的课程,教学的过程,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摄像机均可)10—40分钟的视频,只要是完整的教学片断都可以。 2.微课:结合培训培训课程,提交一篇微课 注意事项: 1.视频或微课命名为“单位+姓名+年级学科+课程名称” 2.提交时,请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不少于100字的视频介绍或提交视频配套的课件 3提交视频前,请仔细阅读下方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http://html.study.teacheredu.cn/el/proj_1625/article/37001/6466205.htm?ms=147364628147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