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截止日期 : 2017-01-02

作业要求 : 

作业主题:信息技术与时间(题目自拟)

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曾给技术下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的时间。在您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或教师的讲授时间?请您详细列出3个方面。

1. 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 跟据日常教学生活举出教学实例。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

2016-09-12提交者:学员刘艳浏览(0 )

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江南》一文,先播放一段江南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江南的奇、秀、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动人的故事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积极思维,创设情境

    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视线聚集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

1、创情境,引发思维。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春到梅花山》一文,抓住梅花山上梅花的特点,描写了梅花山的美丽秀气。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梅花山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梅花山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梅花山的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梅花山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动车,闭上睛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火车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坐上了火车,来到了梅花山。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梅花山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梅花山的梅花真多啊,梅花山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梅花山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入境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2、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我叫神舟号》一课时,学生对神舟号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与语言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而多媒体及时的运用,更是将神舟号可爱的外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三、融入情境,情感共鸣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曾经听过《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曾经听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声形并茂,用美熏陶

    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像,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1、音象刺激,感受音韵。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在中感受形象美,在中感受音韵美,在中感受意境美。如《一去二三里》是首儿歌,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渲染,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

2、简笔勾勒,魅力无限。尤其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简单清晰的简笔画,若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根据课文题材适时的用简笔画的方式把孩子喜闻乐见的事物画下来,更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采用了把文中的那副图用边讲故事边在幻灯片上画画的方法,极大的吸引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导入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灵魂,根据课文内容的节节深入,我又在幻灯上画以辅助情节,简单的几笔,孩子对课文的印象就极其深刻了,间接地激发了孩子对美的追求和学习美术的兴趣,一举两得。可见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电教媒体,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使学生真正进入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当然,提高课堂效率非一日之功,但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它,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