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截止日期 : 2017-01-02

作业要求 : 

作业主题:信息技术与时间(题目自拟)

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曾给技术下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的时间。在您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或教师的讲授时间?请您详细列出3个方面。

1. 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 跟据日常教学生活举出教学实例。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

提交者:学员李晋华    所属单位:湖滨小学    提交时间: 2016-09-12    浏览数( 0 )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现代技术教育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一、“优化”的主要目的和要求
    
“优化”的目标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1
、推动教学活动的改革。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机制,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能。探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和普遍规律,研究如何利用其提供的资源和机制实现学生的学习“三维目标”与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实施、发展和创新,形成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教学模式。
    2
、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优化”的最终目的和要求就是运用现代技术教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提高。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生存的信息素养,自觉达到不断学习以促进知识构建,培育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具有超群的心理和创新意识。
    3
、带动学校建设的提高。创建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硬件环境及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教学资源软件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体的人文技术环境。随着“优化”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会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优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优化的过程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现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学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建构获取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
、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进行优化。“优化”的实质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围绕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有效的优化。    
    3
、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的教学设计。
    
目前用得最多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  

4、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用于教学,只有在确实找不到理想的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开发。
    5
、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并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化去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即“探究性教学模式”、“专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和“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等。
    
三、“优化”的技能和策略
    教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经过认真分析、组织和选择,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以其生动、直观的图象展现教学内容。掌握“优化”的技能和策略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
、变静为动,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有些内容由于受客观条件和时间限制,学生不能亲身实践体会,只能由教师照本宣科向学生讲授,或靠学生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感知,对学习内容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升不到理性的认识。电教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瓶颈”。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对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对学习产生兴趣。
   2
、化抽象为具体,以形象促理解。
   
一些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只能根据书中的插图及教师的讲解进行推测和想象,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遇到这种情况,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教白居易的《草》时,可做如下设计: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出示课件,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 
    
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这生动、鲜明的色彩和形象的声音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3
、激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鼓励求异,营造氛围,激活思维,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如教学“6以内的加减法”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动画:一只漂亮的小白兔背着水果高兴地向家跑去,不小心装水果的布袋有一个破洞,掉出了2个,接着出现“□+□=66-□=□”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质疑,学生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再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现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的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得到了解决,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识的欲望,扩大了知识面。
    4
、打破时空界限,节约教学时间。
    
有些要学习的内容受时空限制,学生不可能从现实材料中直接得出结论,要在短时间内给学生生动的动态、形象、信息,这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实景,引发思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科学教材中的卵石形成过程,教师带学生去山上、河谷考察岩石的风化、搬运情况,河床上岩石的分布情况,流水对岩石的冲击、拍打、互相摩擦,逐步失去棱角变圆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观看,再来讲解卵石的形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约了教学时间。
  
  四、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其教学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不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更不是用得越多就越好,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用,而不是处处都用。它是为教学服务,使用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2、紧扣重点内容,切忌随意呈现。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大量使用一些音像图片资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适得其反。适当运用是必要的,但用得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  

  3、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在声、光、色、图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低劣的课件反而影响课堂效果,破坏教学结构,无助于学生正确掌握知识。课件制作不可粗制滥造,无的放失,必须讲究实用性和美学性。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