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截止日期 : 2017-01-02

作业要求 : 

作业主题:信息技术与时间(题目自拟)

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曾给技术下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的时间。在您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或教师的讲授时间?请您详细列出3个方面。

1. 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 跟据日常教学生活举出教学实例。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信息技术与时间

提交者:学员胡树玲    所属单位:新城小学    提交时间: 2016-09-12    浏览数( 0 )

信息与教学

新城小学   胡树玲

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定的音乐氛围中进行学习,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根据这一原则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刺激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如轴对称图形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蝴蝶、挺拔的雪松和火红的枫叶,然后再利用计
节约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几何问题,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研究性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610人不等。为作者:曾

算机演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重叠过程,在学生专注的目光中,他们深刻领悟了轴对称图形概念中的重点词“重合”及“对称轴”的含义。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践研修成果

永修县新城小学   胡树玲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属于“起始教材”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对数格子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法分析:

在教学方式上,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分析:

在学习方式上:数学学习活动应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因此,本课应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设计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了本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思路分为引发猜想—探究感悟—得出结论—深化结论—应用和解决问题。教学中,应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把“有益的思考方法和应有的思维习惯”放在本节课教学的首位。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80—8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四、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的方法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教学方法: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六、教具、学具准备:自制长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等。

七、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出示长方形教具,贴在黑板上)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b                                  

                         

 

师:我们把这个长方形的长用a来表示,宽用b来表示,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该怎么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评析利用教具长方形框架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铺垫。]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把这个长方形拉一拉,它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b   b

                                             

a

师:这样一拉,a还在吗?

师:b还在吗?

师:看来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我们已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用a×b来计算,现在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以后,a和b都没变,那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师:同学们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想法,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评析:巧妙地利用长方形框架的变化”这个情境抓住了新旧知识点的结合点和模糊点,并不复杂的操作演示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尝试转化。

师:(拿出信封里的两个图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相等,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剪刀和三角板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开始行动吧。

师:认为变了的小组请举手。老师请一个小组到展台上面示范边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剪拼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不错,一下子就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面积变小了,那我们还能不能用a×b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评析:验证这一环节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其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合作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2、探究联系。

师:如果不能用a×b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又该如何表示它的面积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张绿色的长方形纸片收起来放回信封里,我们重点来研究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通过剪拼的方法,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叫做“转化”,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师:不管用哪种方法,在剪拼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这个图形的什么变了?

师:形状变了,但是它的面积变了吗?

[评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体现了转化的方法,让学生明了什么是转化,并引导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转化的方法。]

3、推导公式。

师:是的,这个剪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同。也就是说只要求出这个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出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这个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师: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课件出示问题):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呢?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

师:我们要想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评析:让学生经历猜测、动手实验、建立联系、推导概括公式的过程,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适时引导的作用。]

4、拉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

师: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师:在老师拉动的过程中,这个图形的什么始终没变?它的什么变了?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不变,高变矮了,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跟着变小了,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确实和它的底和高有关,跟斜边b无关。

[评析:通过继续拉动长方形框架,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和它的底与高有关。]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咱们班的同学非常厉害,刚才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成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师:现在进入第一个环节:算一算,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例1),请同学们在你的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的同学请举手。

师:你认为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2、比一比(课件出示)看图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大家做得真好!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比一比,直接口答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选一选。

师:看来这些题目难不到大家,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看下一个环节:选一选。(课件出示)下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正确列式是(    

                                               A 、3.6×4

B、 5×3.6

C、 4×5

D、 4×4.5

E、 5×4.5

 

师:哇,看着好晕啊,这么多条件,答案也那么多,怎么选,赶快动脑思考一下。

[评析: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4、智慧大比拼。

师:请看题目(课件出示):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要求标出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几厘米。(这个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cm)

师:哪个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画法老师再向另一边画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请看,如果老师向这边再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你的意思就是说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是相等的。真好,掌声送给他。

[评析:练习设计舍弃了复杂、热闹的外在形式,力求体现简单、实在、有效和层次性。]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成功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希望同学们以后运用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学习方法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附: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宽  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高  

S= ah

             1:S=ah

                    6×4

                    24(m²)

           答:它的面积是24 m²。

 

[总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方面,不难发现《标准》对数学学习活动情境的重视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强调。本节课教师能大胆重组和增补了教学素材, 舍去“数方格”的方法,巧妙地利用长方形框架的变化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归纳、推理当中认识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成功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放弃复杂、热闹的外在形式,力从体现简单、实在、有效和层次性。本节课主要有如下亮点: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巧妙地利用长方形框架的变化”这个情境抓住了新旧知识点的结合点和模糊点,并不复杂的操作演示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在不经意间,学生随着长方形框架的变化,心理状态也跟着起伏不定,先是盲目自信,继而产生动摇,再到完全否定,最后陷入深深的思索,心底波澜,颇不平静。拥有这样的学习体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弥足宝贵,是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绝佳催化剂。

二、注重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教师着重想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即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不是教师灌输式地教会学生s=ah,而是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剪拼,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整节课,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创设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教师只是作为学法的指导者,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三、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非常注意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 “a和b都没变,那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思维更活跃、更发散。进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发现等环节。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真正体现了主体教育的原则。

四、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图形的转化过程及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总之,本节课教师非常注意学生整理原有学习经验,激发初步形成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做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准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着力培养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新者。]

 

 


老师评语

附件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创新性成果.doc下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