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成果 作业周期 : 2016-09-122017-02-25

作业要求 : 

实践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成果

提交者:学员罗敏知    所属单位:青山湖小区琅程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6-12-28 13:29:06    浏览数( 2 )

音乐课实践成果 音乐活动《狐狸和石头》,我通过多种教学计策,环环相扣,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一)讲述故事、抒发情绪 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音乐是孩子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孩子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题材是至关重要的。《狐狸和石头》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活动开始,我先结合孩子的已有经验,给予孩子无限遐想的空间。“孩子们,你知道狐狸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好朋友是谁?” 一百个孩子有一百个答案。接着我将乐曲以故事的形式生动表述,用夸张的语言讲述着故事情节,以不同的姿态模仿着妖娆妩媚的小狐狸,紧紧抓住了孩子的注意,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故事对孩子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孩子那忽闪忽闪的小眼睛开始发亮,小屁股、小腰忍不住像小狐狸一样扭起来,跟随“狐狸”感受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玩中学、学中乐。 (二)观察画面、点燃情趣 用故事充分激发孩子的联想之后,我打开PPT,让孩子目睹那得意的小狐狸模样和调皮的小动物的造型,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启发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发现。追问:“小动物为什么跟着小狐狸?”“狐狸转身的时候,小动物怎么办呢?”“它们在玩什么游戏?”……孩子每一次的回答,我给予及时应答、接纳和肯定。鲜明生动的多媒体视频,充分刺激孩子的视觉,让他们轻松地感知音乐内容。老师先讲故事再呈现画面,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猜测和惊喜、更深的理解与体验,更广的思考与认识。 (三)体态律动、难点前置 律动表演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专注力、反应力、记忆力和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启发孩子“变一变”石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心所欲的去创编。每块“石头”都长得一样吗?哪块石头最可爱?最独特?石头战士、功夫石头、孙悟空石头、石头狮子、石头桥、石头山……孩子们的千姿百态和奇思妙想让人忍俊不禁。“石头是沉默的,你是不是一块真正的石头呢?狐狸要来找一找!” 随着三角铁“叮”的一声,孩子就要换不同造型。有些创意是我意想不到的,如叠在一起的石头、像拱桥一样的石头等,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样子特别天真可爱。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01 11:10:29

实践成果

最新实践成果

推荐实践成果

热门实践成果

热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