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设计活动方案截止日期 : 2016-11-18

作业要求 :请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一份科学、详细、完整的团体活动方案。内容必须按照要求撰写且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及认识,无抄袭现象,字数要求为300字以上。

作者 :李伟华

设计活动方案

2016-11-14提交者:学员骆根东浏览(0 )

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如果说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那么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把新的教育教学思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做起。当前,新课改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已经过了“三巡”,课标研读、新教材的使用,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了然在胸”。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实现新的价值观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是当今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必“遇”之题。本文试图从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展开新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组诸方面谈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
综观我国解放以后的几次大的教育改革,争辩热点之一就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尽善尽美,到底是哪家学说流派占主导地位。对我国教育影响最大的,则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教科书,其中关于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课堂教学中心的“三中心论”和课堂教学过程由“准备、复习旧知、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的五个环节,“统治”着我国的教育界。当时以至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形成每个教师皆知,而且还通过学校中教师“老”带“新”、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流传至今。当前,新课改就是要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并如何以新的课程观为指导,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多向互动、合作、探索的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关系。
(一)众所周知,今天,基础性的学校教育已成为一切社会成员进入各行各业的必要条件,成为每个儿童和公民人生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说专门意义上的学习,亦将越来越多成为每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对于青少年一代而言,基础性的学校教育,学习活动,在今天的学校还是主要通过以“授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学过程来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中,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被直接规定为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的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把教学过程简化为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和练习为主的被动接受过程。它忽视了文化知识与人类及儿童经验世界的丰富联系。当前,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把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定位为: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遗产”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
弄清楚了新课改的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如何去展开新的教学过程呢?传统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已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教学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努力实践、展开新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概否定传统的教学观。新课改教育理念和教学观,要求教师在对每一堂课的研究、反思、评析、找出传统教学观的消极影响和教师对教学过程真实理解的同时,努力尝试课堂教学展开过程的重点,并逐渐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新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价值观。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新课改之后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但是,这句口号绝不是一句空话,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3学生的大量时间不是在听老师讲,就是在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这种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我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由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教学过程的基质。其次,教师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等方面合理地安排。根据国家级实验区的经验介绍,要求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逐渐向三分之二过渡,压缩课堂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在教学活动场所的空间上,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要根据学生主动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游戏、表演等,鼓励教师大胆、积极地创造新的实践与经验。
(二)长期以来,课堂内容的繁、难、多、旧是我们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顽症,因“应试教育”强大的压力造成的价值导向,各学科教学更趋于死记硬背或强化练习可能要考到的内容,以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直接目标。就传统的学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来看,主要突出的是学科领域内已经形成了的基础性知识,它以客观真理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学内容来源单一,教学内容太整齐划一,缺乏弹性。一方面表现为大多数学习科目的内容与学生今日的成长缺乏内在联系,课堂教学内容成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隔绝的一个专门领域,它似乎属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困惑、好奇、问题、期望、兴趣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等,在学科设置上得不到体现。新课改,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它要求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组,构造具有活力、开放的教学内容系统。
(1)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筛选和组合,使教学内容更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本节课教学知识重点与难点。但并不认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相反,它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基础性的内容。学科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来分析不同学科能起的独特作用。具体地讲,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验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2)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这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是加强课前备课中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熟读课标,钻研教材,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加大课堂信息流量。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整堂课的结构意识和形成一定合理的弹性化方案,不拘限于教案,但又不能信马由缰式地开展教学;二是设定教学目标要具体,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以便实施差异教学。教学目标不局限于认知,要涉及到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目标也要有合理的区分度。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要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
(3)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要做到每上完一节课写一下自己的课后教学小结,哪怕是一两句话,总结一下得与失,成功与失败之处,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
(4)课堂教学内容要开发教材中的信息资源,注意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本地的乡性、市情和社区资源,编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5)课堂教学,要保持课堂学习融洽、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教师提出问题,不管学生答对与否,都要适时地点拨与评价,肯定学生的长处,然后让同学落座。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合作交流,富有生活情趣、充满快乐的场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人格,用爱和美去感化和陶冶学生。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6)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以重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为主,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基本是以该学生在某次考试中的成绩为依据。《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既要有总结性评价,又要有过程评价;既有主体评价,又要有客观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还要有定性评价。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予以积极的评价,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课堂打分、发小红花、五角星等,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只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学习与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坚持走学习、实践、反思、重建、在学习的创造革新之路,我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实验就会成功,就会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老师评语

符合活动方案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