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最小公倍数

2017-02-15  发布者:辛宇雷  浏览数( -)

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我所讲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一课。  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要求用列举法找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研究的问题:  本节课中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我采用广州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会的不讲,教师相机点拨,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  教材通过找4和6的倍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我特别加了一个留守儿童盼团圆的生活问题情境。这样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有利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接着,通过6和8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集合圈的表现形式给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下个定义,然后整理出用列举法找最小公倍数。这一改进,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教学目标 :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让孩子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初步学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学难点是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设计理念 :

    1、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倍数,体现方法多样化。

2、努力体现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又重在用学习的数学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先学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4、尊重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

 四、说教学流程  :我在本节课中采取“两学两教”的形式开展。 整体看来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 

1、复习导入:  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采用扫地雷的游戏让学生快速找出4、6的倍数,既为本科内容做了铺垫,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交代目标 :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通过情境把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任务后,以帮老师解决一个难题来调动学生发现、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3、出示自学提示: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在课前我设置了一个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提早学习提早思考,以学定教,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在学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探究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学,并在遇到困难时在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在汇报交流中强化对比,选出合适方法,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5、教师的教:  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进行相机教学。

6、练习应用 :  重视练习出示的时机把握,当学习完列举法后,积极巩固,并能力体现习题的层次性。游戏环节重在理解概念,熟悉方法,体现全班参与性。

7、课堂提升 :     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研究,让本课内容得到一个升华和充实,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附件

  • 最小公倍数.docx  下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