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百分数的应用(二)

2017-03-13  发布者:南建辉  浏览数( -)

百分数的应用(二)说课稿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应用二》是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其主要内容是“解决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简单应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整个教材中既是对前一节《百分数的应用一》的拓展,又为后面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知运用“线段图”辅助理解题意的优势,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而本节课主要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所以我先创设一个和教材有关的一个火车速度的情境,复习旧知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法: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过程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尝试列式解答,去探究新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3、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合作学习将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以及集体意识。

4、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在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我觉得教材给我们创设的“火车提速”生活情境,很贴近学生,所以直接选用了教材创设的情境,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十一假期你们有没有去旅行?你们采用的是哪种出行方式?”,学生们的回答可能有自驾出行、坐火车、坐动车等方式。我又适时的追问一句,坐火车和坐动车,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更愿意选择哪种出行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外出经验说出原因,动车的速度比火车更快。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有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鲜活,形成问题意识。)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及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情境“原来的列车每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并提出问题“现在的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说边板书“现在的速度比原来提高了50%”)同时结合问题,揭示出是一道关于百分数应用的题,(板书“百分数的应用(二)”)。   

2、独立思考,理解问题。

要求学生再次认真读题,独立思考,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围绕“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是什么意思?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把问题集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并要求学生要善于倾听,能及时进行纠错、质疑。

3、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通过刚才的独立思考和表达交流,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现在的速度比原来提高了50%”的含义,接下来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画出线段图表示现在的速度和原来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哪部分表示的是现在的列车速度比原来提高的,并启发学生用线段图讨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便学生发现数量关系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下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既做到了师生的互动,又能及时发现找到结论的同学,到前面板书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4、班级展示,解决问题。

先让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及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决问题,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请两名方法不同的同学在黑板上进行板展。

让两名板演同学,分别进行班级展示说说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方法一:通过观察然后结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发现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增加的那部分是原来列车速度的50%。这样,我们就先计算出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提高了多少千米。

180×50%=90(千米) 180+90=270(千米)

方法二:把原来的速度看作是整体1100%),用1+50%=150%,先求出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180×(1+50%)=270(千米)。(可以列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

对这两种方法,要让学生体会解题思路与线段图的联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第二种方法,要多让几名同学解释(1+50%)的意义,并在适当的时候追问学生是怎样想到的。找到两种算法后,教师补充说明无论哪种方法,既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分步列式。

5、梳理知识,自我内化。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善两种方法,同桌两人再进一步交流两种算法。

(三)、加强训练,巩固新知。

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组内交流,最后集体反馈结果。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