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学习小结

2017-03-13  发布者:南建辉  浏览数( -)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学习小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具有一定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学习型的人才,才能使学生适应今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所以,审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切能力形成的基础条件。

一、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成绩是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事,考试完写试卷分析时,每次都写到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待提高,可见学生的审题能力困惑着我们每位教师。本学期我们学校成立了五个课题小组,我们四年级数学组研究《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这个课题。拿到课题后我进行有关这方面资料的学习,如网上学习、学习《小学数学》、《小学教师》等书刊。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再对照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方面出现以下几方面的现象。

(一)、学生有经常抄错数的现象。抄错数字,白白丢失分数;经过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的观察,得出“病症”。在于学生书写不够整洁规范,如:1和7、4和9、0和6等易混淆;还有的学生一目十行,错行抄写。

(二)、在解答实际问题的练习中,错误率非常高。可在订正时,教师只是再读了一遍题目,大部分学生就能解答了。经过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的观察,得出“病症”在于学生答题前没有读题,更谈不上审题了。他们是凭借平时做过的题目形式去解题的,错误率当然高。很多同学在解决问题时,常会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动笔,结果是经常搞错题目的要求。

(三)、学生的懒惰思想非常严重。与家长交谈中得知学生在家写作业时,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依靠家长读题才能完成。

根据以上几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为重要,而且行之有效要认真读题,就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仔细认真推敲,这样才能准确理解题意,提高审题能力。

二、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培养策略。

(一)、阅读习惯——审题的前提 

  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特别无能。的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准。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如:本学期我上的示范课“求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这节课,在讲例题时:华龙商场共有电视机65台,已卖出25台,卖出的是总台数的几分之几?  我出示例题后,我紧接着出示“审题能力”的1)读准:(读题时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读错字,应把句子读通顺)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题,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读的是否规范、标准。读的好的应给于表扬。

  2、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进行完读准后又出示(2)标记:(要求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让学生找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指名学生汇报。

  3、表达。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如:最后出示(3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概括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表达出:25台是65台的几分之几”。

巩固练习时也按照“审题能力”的三个步骤进行练习。本节课学生学得很好,都能按照此方法来认真审题并能正确解答此类题目。

  (二)、分析综合——审题的核心 

  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读懂题意,而且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也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核心环节。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图中会意——审题的突破 

  应用题呈现的问题情境总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像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专用词语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纵横比较——审题的深入 

  比较是思维活动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叫纵比较,即对数量关系发展变化的不同层次进行比较;一种叫横比较,是对数量关系发展变化的同一层次上不同解法的比较。如果在审题时,引导学生对表述相近的不同题目或题目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学会分类、总结其规律,那会使审题能力得到新的提升。如我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时,我要求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类题目认真分析、纵横比较,并让学生根据题意采用列举法和线段图法以及画平面图示法探索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使学生掌握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                         

  总之,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