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线下专题研修成果(坊主) > 正文

初中语文工作坊2坊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发布者:赵天平    所属单位:晋城市陵川县教师进修校    发布时间:2017-04-22    浏览数( -) 【举报】

                      《窗》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窗》

姓名

王茜

所在工作坊

初中语文2

工作单位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初级中学

年级学科

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文是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二十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收录的都是小说。小说是最能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所选篇目揭示社会人生的真实画面。品读这些经典名篇,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以病房里的一个窗户为焦点,以同一病房的两位病人相互间所持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故事完整有波澜,通过鲜明的人物对比及具有耐人寻味、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尾,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惩恶的道德力量,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说是四大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小说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学习,它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因素,共同完成对小说中心思想(主题)的理解。《窗》在篇幅上属于小小说,而且故事情节广为流传,学生一读便懂;它是本单元的选读课文,因此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创造性阅读,并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和体验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尽量做到“三有”,即有趣、有情、有理。虽然中学语文教材上所选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环境描写多姿多彩,但是往往由于篇幅较长,学生难以抓住重点。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要抓住小说人物形象,这个中心人物形象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来提高学生学习小说的效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对比和想象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要懂得人性的美丑,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重点】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难点

能够运用对比和想象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小说的水平。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加之本单元前四篇均为小说,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小说能力。

   本节课为学生设计了两件预习任务:一是以“窗”作画,一是制作预习知识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学生以“窗”为主题作的画,引出文章。

二、展示“课前知识卡”

小小说:小小说与短篇小说相比.它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多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揭示出其中道理。

泰格特:澳大利亚女作家,她的著名作品为《窗》。全文仅1200余字,但以小见大,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生字生词

俯瞰   一泓   挪动   手肘   充塞    卡住

津津有味    纹丝不动  不得而知  气喘吁吁
五彩斑斓   争奇斗妍  栩栩如生  扣人心弦  大惊小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小说,结合批注法标示小说三要素。

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情节

开端(1-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4-7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8-1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13-15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再读课文,对比品味

1、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两个病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并说明你的理由。

靠窗的病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              

不靠窗的病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2、结合文中语句,比较分析两位病人形象。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关于“欧•亨利式结尾”艺术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的是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的结尾处突然让人物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结尾艺术,在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所以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这种文章让人读后荡气回肠,不得不掩卷沉思。

1、“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到此就戛然而止。这位病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后又会怎么样呢?请你为本文畅想一个结局,看谁写得最有创意。

2、假如有一个新的病人进入这间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以“这时又有一位病人转入了这间病房”为开头接下去写。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以“窗”为主题作的画,引出文章。

 

 

由于是自己同学的作品,学生较感兴趣,兴致勃勃的观看。

引出教师导入语: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泓脉脉的秋水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让人沉醉……其实,窗户就是一所房子的眼睛,它让我们看到了……

用投影机展示优秀的“课前知识卡”。

 

学生利用投影机认真的观摩同学的知识卡片,

学生利用投影机可以清晰地了解同学的知识卡片,受到榜样的启迪。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的三要素的知识树。

学生形象的了解小说学习的三要素及重点。

知识树可以变枯燥的知识为形象的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四幅图的区别,理清故事发展顺序。

方便学生直观的了解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及组内互评

 

学习兴趣

 

 

兴趣很浓

 

 

兴趣一般

 

 

没有兴趣

 

 

参加课堂活动

 

 

积极参加

 

 

能够参加

 

 

从不参加

 

 

知识的掌握

 

 

熟练掌握

 

 

基本掌握

 

 

没有掌握

 

 

任务的完成

 

 

顺利完成

 

 

基本完成

 

 

不能完成

 

 

作品的创作

 

 

有自己的特色

 

 

与范例有些不同

 

 

完全按范例制作

 

 

与人合作交流

 

 

互相帮助主动交流

 

 

有问题才问

 

 

从不交流

 

 

对自我整体评价

 

 

十分满意

 

 

满意

 

 

不太满意

 

 

备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参与探究学习和实际情况选择答案,并在所选的内容上画“√”

学生自我评价表(时间以一节课为单位)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我能在不懂时向别人请教。

 

 

 

是否敢于请教

 

 

我已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能否独立思考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教学内容。

 

 

 

是否富于想像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是否兴趣浓厚

 

 

最欣赏哪个同学的表现呢?为什么?

 

 

 

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

 

 

得分

 

 

 

 

 

 

 

 

 

 


七、教学板书

 

附件

  • 王茜 《窗》教学设计.doc  下载

线下专题研修成果(坊主)

最新线下专题研修成果(坊主)

热评线下专题研修成果(坊主)

热门线下专题研修成果(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