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李彬    所属单位:运城市临猗县东明初中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13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汉朝的中外交流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汉朝的中外交流

姓名

李彬

所在工作坊

初中历史3

工作单位

临猗东明学校

年级学科

七年级

教材版本

华师大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15课《汉朝的中外交流》内容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佛教东传。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的东传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域的概念

   2、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班超出使西

       域的作用

   3、理解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作用。

   4、了解佛教的东传。

学习重难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由于初一学生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探究课的形式。用PPT为载体,通过PPT的演示,让学生在学习、讨论、动手等活动中取得较好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   自主学习(时间5分钟  行动比决心更重要

1、西域的概念                                     

2、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结果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目的              

影响                                     

4、班超出使西域的作用               ,有关成语             

5、丝绸之路:

1)路线:(    ——       ——       ——    ——    ——     

2)把哪些文化联系起来                             

3)作用                                           

6、佛教东传:

1)出入的途径        

2)传入的时间:       

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寺院坐落于              

4)作用                                            

二、小组探究:(时间5分钟  团结就是力量

 1、归纳:汉朝与西域的关系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           

汉宣帝时-----            ,意义                     

西汉末年-----失去控制西域的能力

王莽时期-----           

汉明帝时-----           

2、从张骞通西域历史事件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3、探究丝绸之路

1)名字的由来

2)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开通得益于哪一事件?

3)丝绸之路的路线?

夯实基础(细节决定成败)

1、西汉时的西域位于(  

A、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B、雁门关和葱岭以西

C、今新疆的天山以北     D、山海关和阳关以西

2、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  

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财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4、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的皇帝是(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明帝    D、汉宣帝

5、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丝绸之路的开辟

6、东汉重建西域都护是在(  

A、公元前138     B、公元前30

C、公元前119     D、公元74

7、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始地点是(  

A、洛阳     B、长安    C、阳关     D、玉门关

8、丝绸之路所连接沟通的古代文化不包括(  

A、印度文化    B、波斯文化     C、古罗马文化    D、印加文化

9、东汉明帝时,请天竺高僧传播佛教,在洛阳建造的中原第一座寺庙是(   

A、少林寺     B、灵隐寺     C、白马寺     D、相国寺

10、下列事件与东汉明帝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佛教传入中国       B、建造白马寺  

C、窦固出击匈奴       D、迎回天竺高僧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两首古诗,引出玉门关和阳关。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地图册辨别古今地名,训练史地结合的综合学习方法

对诗词的熟悉,易掌握西域的概念

通过语文和历史的结合,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很快掌握西域的概念

2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

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确路途凶险异常,从而突破难点,学习张骞身上的精神

3帮助学生运用汉朝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归纳出汉朝中外交流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对日常熟悉的物品了解,明确了丝绸之路的作用

以简单熟悉的物品,从感性上认识到中外交流的作用

4、结合新闻,让学生明确:一带一路“,引导今天重建丝绸之路的意义

扩大学生的视野

通过新闻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问题,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交流交流。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老师评语

请按要求完成作业,应附课堂实录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