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姚麦芳    所属单位:运城市临猗县耽子初中    提交时间: 2017-01-10 11:57:22    浏览数( 1 )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姓名

姚麦芳

所在工作坊

初中化学2坊

工作单位

耽子初中

年级学科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教学内容。作为新教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有由浅入深的作用。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形成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及实验改进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过程和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并设计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气体制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等也比较熟悉,应该说,学生已具备了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其改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一教学目标是能够达成的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程引入:

多媒体展示有关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资料,

提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引出二氧化碳制取课题。

【板书】: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观察,讨论,交流

 

1、引起探究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期待和注意

2、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多媒体演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2、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选择原料——设计装置——收集验满)

反思改进

4、用以上思路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观察,回忆,思考

 

回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装置、操作)

 

 

1、通过对氧气制取的复习,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2、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为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确定研究方向。

3、告知目标,引起注意,

 

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

1、列举部分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2、提问:以上反应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什么?

3、反应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2、分析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回答,并说明理由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2、练习化学方程式书写。

3、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

4、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料的选择思路。

1、介绍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用常见的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钙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实验。

 

2、提示实验观察重点。

 

3、提示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1、分组完成学案上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料的选择。

 

2、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小组内交流。

1、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2、练习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提问:通过实验,选择什么原料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

2、(多媒体展示)气体的制备,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反应和所用原料,并考虑反应是否容易控制、速率是否适中,生成气体是否纯净,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原料是否容易获得且价格是否低廉,原料和产物是否有毒有害等。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很快,不易控制;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物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得不到足够的二氧化碳;其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体较纯净,易制易取。

3、确定:用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

 

1、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观看,思考,对照。

 

3、识记: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1、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般方法。

2、实现双基目标。

练习:(多媒体出示

思考,解答

及时巩固新知

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出示以下装置:

 

 

 

 

             B    

2、提问: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哪个?

3、小结装置的设计思路:

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而定。

4、固+液,不加热(制CO2

1、观察思考

 

 

2、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回答。

 

 

3、聆听

1、实现双基目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2、留下伏笔,为下一步装置的改进预留一定的空间。

1、用以上B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举例说明用以上B装置制取氧气时曾经遇到过的不便。

3、提问:能否改进装置。

4、点评学生的回答。

5、展示装置改进,指出其优点是便于加入酸液。

1、聆听,思考。

 

2、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方法,说明改进的理由。

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下一步改进设置梯度。

1、用以上B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举例说明用以上B装置制取氧气时曾经遇到过的不便。

3、提问:能否改进装置。

4、点评学生的回答。

5、展示装置改进,指出其优点是便于加入酸液。

1、聆听,思考。

 

2、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方法,说明改进的理由

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下一步改进设置梯度。

 

 

 

 

简易装置 → 便于加酸 → 控制反应

观察,聆听

1、通过对比认识装置的改进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2、培养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问题让学生讨论,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处于亢奋状态,水到渠成,在学生的做做、想想、说说、议议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研究。

 

七、教学板书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

原料:石灰石(大理石)(块状)、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

二、实验装置的选择:

固体+液体(不加热)

实验装置的改进:

 

 

 

                      简易装置→便于加酸→控制反应

 

老师评语

课堂容量较大。

评语时间 :2017-02-28 08:54:27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