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李英杰    所属单位:运城市稷山县管村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2 )

  

李春鲜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长方形的周长

姓名

李春鲜

所在工作坊

小学数学15

工作单位

稷山县管村中心校太杜学校

年级学科

三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

一、        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周长”是 一个老生常谈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特别重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掌握,使学生最终能正确计算各种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周长实际意义的理解,充分展实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思考和探索过’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共有30人,有5个左右的学生有点困难,要对这几个多加强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课件。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一时大意,才会给大家留下笑柄。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5 3 = 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 3 × 2 =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3× 2 = 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
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 4 4 4=16()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把四边加起来

5+3+5+3

理解4边是一周

谁的方法不一样

52+32

加深理解

5+3)X2=

学生讲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长方形                            

方法一:5 3 5 3 =
16
(米)    
方法一:4 4 4 4=16()

方法二: 5× 2 3 × 2
=16
(米) 
方法二:4×4=16(米)

方法三:(5 3×2 = 16(米)

老师评语

值得借鉴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