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冯艳丽    所属单位:运城市稷山县城区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7-03-24 20:01:57    浏览数( 9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长方体的认识

姓名

冯艳丽

所在工作坊

小学数学15坊

工作单位

城区中心校西北街小学

年级学科

五数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11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巧妙的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二)自主探索,全班交流:

    1、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学生自学课本11页活动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结合手中的学具一会介绍给大家。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发现平平的。(板书:面)

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很直,是一条线段。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到它很尖,很扎手。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出现,然后交流汇报,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3、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先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上不动,变换着角度去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动手画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立体图,同时指出,看不到的部分要画成虚线。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入手,强化感知过程,清晰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突破难点。)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提问学生去掉1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吗?2条呢?至少要剩下几条棱,才能保证我们还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

   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

提出问题: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提示学生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进行判断。再通过课件演示长方体边正方体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类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去思考,让学生感知类比在数学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反馈新知

教科书12页1-----3题。

1、再次感知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的面、棱、顶点。

2、复习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3、复习长、宽、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既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又起到检测的作用。)

    (四)总结全课,发展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用数学周记的填空形式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并且提出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以后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世界还会继续探索。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也为以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演示画长方体和正方体

画出来的图形整体不像长方体和正方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教学评价设计

小组合作展示一次给每人记1分,个人展示一次得到赞许的2分,一节课结束,总分数高的同学本节课学习效果好。

七、教学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课堂实录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

城区中心校西北街小学  冯艳丽

学习目标

1、在说一说、认一认、摸一摸的活动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通过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观察、操作、交流、归纳体会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观察、推理、转化、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看大屏幕(一些平面图形),第二组图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世界(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大家请看屏幕,(动画演示:纸盒抽象成长方体的立体图。)刚才同学们提到长方体有面、棱、顶点。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这是长方体的面;两个面交界的这条边,叫长方体的棱;3条棱相交的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师:谁来摸摸老师手中长方体的面?

1:我来,摸摸长方体的面。

师: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

2:这是长方体的棱。

3:我也要摸一摸,这也是长方体的棱。

师: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顶点?

4:(边指边说)老师,这些都是长方体的顶点。

师:孩子们,这是正方体的模型。在正方体中,这是它的面、棱、顶点。

【教学反思: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从实物抽象到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认识其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在摸一摸的环节中加深印象。】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1)小组活动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是由面、棱、顶点这些重要因素构成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分别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探索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板书:面、棱、顶点。)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小组活动要求?

生读:

①小组内组员分工,分别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进行研究。

③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有条理的归纳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在研究、归纳的过程中还想到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困惑,可以记录在表格下面的空白处。

师:下面,请组长拿出你们的活动记录表,大家开始小组活动。注意安全并把握好时间,看哪个小组效率最高,开始。

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小组活动。

2)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研究的结果?

说者要求:这个小组的同学在讲的时候,可以分别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来谈,要有理有据说明问题。

听者要求: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认真思考,自己还有什么问题或补充。

1、长方体的特点

生:我们小组先研究的是长方体,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按照这个表格中的要求,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你能不能数一数?

生:(边指边说)这,这还有一个,1个、2个……7个、8个。(但是有重复,有遗漏的情况。)

师:对于这位同学数的顺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1:虽然她是按照一个面中顶点的顺序数的,可是她漏掉了一个没说。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1:按照顺序来数。

师:这位同学数的怎么样?

生齐答:很好。

师:是,像刚才这位同学数的一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这样才能既快又对!同学们你们小组数的也是8个顶点吗?

生齐答:对,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好,那么我们就记录下来。(板书: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接着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面,长方体有6个面。因为这是一个长方体,所以它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面的大小关系是,上下、左右、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师:那你能不能再给大家数一数长方体的几个面?

生:按照相对的面的顺序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

师:我刚才注意到你说上下、左右、前后两个面面积相等,大家请看,我们把上、下两个面叫做一组相对的面,还有其它相对的面吗?

生齐答: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

师:那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吗?

2:不对。

师:不对吗?刚才我们拿的那个长方体的6个面不就是长方形的吗?

3:老师,不完整。

师:那你能不能完整的说一说长方体面的特点?试试看。

3: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时候是长方形,也有的时候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现在我们把长方体面的特点可以总结一下吧?

4:长方体有6个面,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有的时候是正方形的。

5:老师,长方体面的个数有6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有时候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这两个面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5:长方体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而且相邻的面面积不同,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生说,老师板书。

师:我们通过一番交流、讨论得到了长方体面的特点。接着说一说它的棱有什么特点呢?

生:长方体的棱有12条,有4个高、4个宽和4个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指这4条高、4条宽、4条高吗?

学生分别指指长方体的4条高、4条宽、4条高。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那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每组有几条?

生齐答:可以分为三组,每组有四条。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每组棱起了名字,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把每组中的这四条棱叫做相对的棱。

师:那你是怎么发现它们的长度是分别相等呢?

生:老师,我们小组是经过测量得到的。

师:恩。这位孩子不仅讲了它们小组发现的结论,还告诉了大家他们的方法。你们太能干了!

师:那我们共同完善一下这个表格,把我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哪位同学要完整的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

6: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学生说的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演示。)

2、正方体的特点。

师:孩子,那正方体又有哪些特点呢?

生: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但是它的每个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每个面的面积相等,它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也相等。

师:那你是怎么发现每个面的面积相等的呢?

生:因为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是边长乘边长,每个面是正方形,边长都相等,所以每个面的面积相等。也可以知道,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师:我发现你们表格的下方还写了你们的发现,能读给大家吗?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

师:为什么是特殊的长方体?特殊在哪了?

生:我想让我们小组的另一名学生来回答,因为是他总结的。

师:请你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联系?

7:老师,我们发现长方体一般情况下每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虽然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可是正方体的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长方体中相对的面面积相同,正方体是所有的面的面积相同。长方体中现对的棱长度相等,但是正方体的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所以我们就考虑: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呢,还是说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最后,小组内举手表决,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你们小组的方法很特别。是啊,正方体不仅具备长方体的全部特点,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所以我们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如果用一个集合圈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大圈里应该填什么?小圈呢?

8:大圈里填长方体,小圈中填正方体。

师:这样我们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3)小结、梳理知识。

师:孩子们,你们既勇敢又聪明,把小组内的研究、发现进行展示,合作非常默契,而且问题讲的很明白。

【教学反思:小组活动中,要让学生在清晰、明确的活动要求下,进行观察、操作、归纳、推理、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合理、有效的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练习

师:我们可以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来解决很多问题,试试看。

请看大屏幕,笑笑测量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计算出各个面的面积吗?

1:前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后面的面积也是40平方厘米。

2:上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由于长方体中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由此可以推出,下面的面积也是32平方厘米。

师:孩子你很聪明,现学现用。

3:左、右面的面积相等,是20平方厘米。

师:通过这个练习,再次验证了我们的发现-----长方体中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五、总结全课,发展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用数学周记的填空形式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并且提出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以后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世界还会继续探索。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也为以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27 15:02:25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