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祁瑞婷    所属单位:运城市稷山县清河初中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0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姓名

祁瑞婷

所在工作坊

初中语文4

工作单位

稷山县清河初中

年级学科

九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北师大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 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也列为重点。

从编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这样安排既是对已学过的写景散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的小结,又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醉翁亭记》的引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这是它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突出本文的个性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

  4、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感情的领悟能力,但由于他们没有亲临岳阳楼欣赏过那里的美景,只能靠他们的想象,靠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因此,教师要作好朗读指导,尤其是作好范读,并且要求学生背诵。对于作者的心境,学生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归纳法学习文言实词,对于部分文言实词则要引导学生加强理解记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回顾复习。

  二、学习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作为一篇,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组学习讨论。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4)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2、交流:

  (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便是忧”——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1、分析课文各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叙事:是全文的引子,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下文的写景、议论、抒情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

  第二段写景:总写洞庭湖的景观,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三、四段写景、抒情:分写洞庭湖或阴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览物者的不同感受,为下文发表议论、申述抱负作好铺垫。

  第五段议论、申志:紧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

  2、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简介背景: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愤慨。

  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2)概括中心:文章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5、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拨指导

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

姓名

班级

时间

本章(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科学合理

能较好地反映本章(单元)知识结构

基本反映出本章(单元)知识结构

学习的主要收获

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题目

印象最深的原因

掌握的方法

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

自评成绩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叙事:作记缘由

 

 

洞庭秋雨--------

      

写景:                        对比

 

               洞庭春景--------

   

       议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老师评语

请重新递交,附加教学实录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