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王国胜    所属单位:晋城市陵川县秦家庄教办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4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放飞蜻蜓》

姓名

王国胜

所在工作坊

小学语文-8坊

工作单位

陵川县秦家庄乡教办

年级学科

三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使他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了解蜻蜓,激发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正确书写11个生字,会认6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几个相关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和高超的育人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对蜓的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学生可能了解不多;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关于蜻蜓的知识,以便更好的学习本文。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初读课文,运用词语重组语境,巩固生字词;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能促进孩子积极地理解语言,学习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实践中揣摩遣词造句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语言,感知人物品德。突出中心人物是陶行知,由对蜻蜓的认识过渡到对人物的认识通过朗读指导、动作演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不同句式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感受到陶行知的美好品质

四、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激发表达欲望,课堂成为灵动、活泼的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五、总结全文,升化主题。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揭题

 

读课文,学生字

为深入学习、领悟课文奠定基础

引导发现,书写生字

 

 

重组语境,巩固生字词

 

在实践中揣摩遣词造句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引领创设情境,

 

 

1、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2、精读课文,认识蜻蜓之可爱3、品读语言,感知人物之崇高

 

由对蜻蜓的认识过渡到对人物的认识通过朗读指导、动作演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不同句式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感受到陶行知的美好品质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感受放飞蜻蜓之快乐

 

启发学生想象,激发表达欲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姓名

学习态度

回答问题表现

小组合作表现

随堂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放 飞 蜻 蜓

            捉蜻蜓——    谈蜻蜓——       放蜻蜓

    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除害飞行家    有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育有方  爱 动 物   爱 孩 子   

               多么可敬的陶先生,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图片:

1: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一只只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蜻蜓。

2 “五颜六色”说出了蜻蜓的颜色美。还有谁想说的?   

2:我看到了蜻蜓在飞舞。

3:我看到了蜻蜓在点水。

4:蜻蜓姿态万千,真美!

5:成双成对的蜻蜓在飞,它们非常快乐。

3: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喜欢上这群小精灵了。好,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上课吧!

教学流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读——放飞蜻蜓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1: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最后放飞蜻蜓的事。

【相机板书: →谈→放】

师引说:陶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他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最后孩子们放飞了蜻蜓。

陶先生可是一个大教育家,他经常指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和这些孩子一起走进陶先生的课堂。

二、品读体验

师:孩子们,轻轻打开课本儿!别急,老师这儿有个学习提示,谁来读一读?

在学习课文时,大家可以用笔将自己的发现画一画,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好了,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

师生交流

师:点击出示(2—6),

师:孩子们,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说说看!

生:我知道了蜻蜓不吃露水……

师: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陶先生说:还是翠贞说的对,说明其他人不对。

师:你真会读书,能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想!

师:还有谁想说?

生:蜻蜓吃虫子,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师:你了解了蜻蜓吃什么。那蜻蜓一个小时能吃多少害虫,你们知道吗?

生:能吃2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

师:蜻蜓可是个“捕虫小能手”呢。苍蝇和蚊子会传播疾病,可是我们的敌人啊!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是的。

师:同学们,学问学问,既要学,更要问。那读了这段对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预设1:

生:“七嘴八舌”什么意思?

点击“七嘴八舌”,有人知道吗?

生:一群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

孩子们他一句你一句的。

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师:孩子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也会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呢?

1:      生2:     

师:是呀,当我们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会挣着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当陶先生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说,一起读。

(出示句式  练习说话  理解应用“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不仅理解了“七嘴八舌”的意思,而且还能灵活运用了。

预设2:

生:慈爱什么意思?

师:词语不理解,我们可以把它带进句子里读一读,想一想。谁来读读慈爱所在的这个句子。

师:谁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看图,)瞧,陶先生笑眯眯的,多亲切啊,这就叫慈爱。

师:【体态语言】慈爱地抚摸,多么温暖的感觉啊,从这儿你感觉到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对,陶先生就是这样的和蔼可亲。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家对孩子们的关爱。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预设3:

“田埂”什么意思(田间的小路)

师:瞧!这田间小路就是“田埂”。老师小时候啊,常和好朋友们在田埂上玩耍。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感觉到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是啊,陶先生觉得自己就是这群孩子中的大孩子。

小结:通过自学,交流,我们知道了蜻蜓吃虫子,是我们的好朋友,还知道了陶先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咱们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生的话谁来读?翠贞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读。其它的话老师读。好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陶先生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最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教孩子知识,教孩子做人。今天,他和孩子们在田埂上上了一节生动的课。下面请同学们默读7-10自然段,想想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对陶先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好,开始!

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默读有助于思考,交流有助于提高,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收获会更大!

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一】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师:哦!你了解了蜻蜓的姿态。瞧(点击图片)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多美啊!

(点击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1:    生2:

师(评价)1.多活泼的小蜻蜓啊   2.真美丽!

师: “一闪一闪”、“一撅一撅” ,让我们感觉到小蜻蜓的确可爱!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语。蜻蜓的眼睛-------,尾巴-------      头-------       嘴巴——      翅膀——

师: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

】尾巴

师: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1:我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师:是呀,那是蜻蜓妈妈在水面上生宝宝呢!关于尾巴还有谁想说的?

2:      生3:

师:哦,你们了解了蜻蜓的尾巴。

(出示:“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谁来读读?

师:(出示图),瞧,这就是蜻蜓的尾巴,真的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师:谁来读读“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变红。

1 :     生2:      

师(评价)1.一节节的,真有趣!

2.你读出了尾巴的样子。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1:      生齐:

师评价)1 老师觉得这尾巴还不够长,能再试着读一读吗?

2.真是与众不同的尾巴呀!

师:那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生: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变红)

师:是啊,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很重要,你们看:

图片1 ,杂技演员走钢丝,很危险,他靠手中的横竿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图片2, 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够在冰面上翩翩起舞,靠的就是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来保持平衡。

师:孩子们,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也需要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生:走独木桥 溜旱冰
生:玩活力板 骑自行车
师:是呀,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稳稳当当,玩得开开心心!
师:(点击)蜻蜓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就是靠尾巴来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的作用真大啊!
师:你能用朗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
生: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蜻蜓在空中快乐地飞舞,这尾巴的作用可真大啊!

师: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真的是这样吗?

生:不会的,他只是在咬尾巴,并没有吃尾巴。

(怎么知道的?我以前看过电视,电视上说的)

师:陶先生是听别人说的,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所以,在这句话前加上了“据说” (变红)。 陶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其实呀, 蜻蜓爸爸咬自己的尾巴是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并没有真的吃尾巴。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除了蜻蜓的尾巴,你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蜻蜓的眼睛……

师:你了解了蜻蜓的眼睛。

【三】“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谁来读读?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

生:我看到了一双大眼睛。

师:它有一对特别发达的眼睛,几乎占了头的一半。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它的眼睛里有很多小黑点

师:那是成千上万的小眼睛的。

关于蜻蜓的眼睛老师这儿还有一则小资料,我们来听一听!

蜻蜓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蜻蜓是视力最好的昆虫,它能清楚地看到9米以外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蜻蜓的眼睛,怎么样?

生:

师:谁能把这双神奇的眼睛读出来的?

1:              生2:

师(评价)1.真奇特啊!2.太神奇了,谁再来读一读?

4.这眼睛还不够奇特。

师:瞧,这儿有个省略号。(变红)这里的六个小点,包含了许许多多。想想看,陶先生和孩子们还会和谈什么呢?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

1:蜻蜓的嘴里有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颚,它的脑袋可以任意转动。

2:蜻蜓有两对薄薄的翅膀,休息时展开,平放在两侧。

3:蜻蜓的飞行速度很快,最快的时候,每秒速度可达40米,这可以连续飞行一个小时不休息。

师:真的是太厉害了。

师:同学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真不少啊!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听了陶先生的介绍,让我们对蜻蜓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就像大自然中的一只小精灵,让我们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出示10节)

师:在这乡村的田埂上,陶先生就这样和几个孩子亲切地交谈着,他把知识的种子播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此时此刻,在你们的眼里,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1:     生2:     生3:     

师:(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师:陶先生面对翠贞这群孩子,讲了蜻蜓的尾巴,讲了蜻蜓的眼睛 ,讲了许许多多,不厌其烦,从中又可以看出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陶先生用那春风化雨一般的教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悄悄感化这孩子。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如何对待手中的蜻蜓?

1:我要放飞蜻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捕虫小能手。

2:         生3 :

师:真好,那面对手中的蜻蜓,陶先生和孩子们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11片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

师:老师听出来了,陶先生的话,读出了商量的口吻。还有谁想读?

生:

师:你不仅读出了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还把“放了它,放了它”读得很快 ,为什么呢?

生:我是想让蜻蜓早点回家。

师:谁还想读?

生:

师:〔师加上动作范读〕:翠贞张开小手……

生:

师:蜻蜓回家了多快乐,多自由啊!谁愿意把最后一句话再来读一读。

真是一只快乐的小蜻蜓,因为了解,因为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孩子们放飞蜻蜓,多么可敬的陶先生,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让我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

生:

小结 一群孩子捉蜻蜓,陶先生和孩子谈蜻蜓,最后放飞了蜻蜓,回家的小蜻蜓享受着飞翔的乐趣(板书:飞),多快乐啊!

三、拓展延伸

点击〔 瞧:  ①小蜻蜓飞翔的图片。【《小蜻蜓》轻音乐】

②图片——

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同学们,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插上爱的翅膀和蜻蜓一起飞翔吧!

陶老师的课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课也结束了!谢谢同学们!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不错,如果教学目标中能把重点、难点具体写出更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