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毕静静    所属单位:晋城市陵川县潞城教办    提交时间: 2017-02-15 17:06:27    浏览数( 2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三角形的内角和

姓名

毕静静

所在工作坊

 

小学数学11坊

 

工作单位

陵川县潞城镇白善掌小学

年级学科

 

四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争辩、操作、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初步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辨方法和先猜想后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及度量问题。在本课之前,学生又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作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为本课内容的教学作了铺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两个三角形争论,大的对小的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出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想探索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谁大?】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师让学生分别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做着记录,并统一填表格。(表格略。) 

  生汇报测量的结果:内角和约等于180°。 

  师启发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可能出现问题:用测量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是刚好180°。使学生明白是因为测量存在误差的缘故。】 

  2.用拼角法验证。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因为全面研究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结论。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明白:探究问题有不同的方法、途径,并且方法之间可以互为验证,达到结论的统一,从而使学生明白获得探究问题的方法比获得结论更为重要。】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出示题目:在三角形中,已知∠1=78°,∠2=44°,求∠3=的度数。 

  2.已知∠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猜一猜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图略,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学生猜后,教师抽去遮盖的纸,进行验证。 

  通过以上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并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小结 

  五、探究性作业 

  求下面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图形略。)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两个三角形争论,大的对小的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 

  (学生小声议论着,争论着。)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解决这个问题啊? 

  生:可以把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比一比。 

  生:它们不是一个角在比较,可怎么比呀? 

  生:我们先画出一个大三角形,再画一个小三角形。分别量一量这两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样就知道谁的内角和大,谁的内角和小啦。 

  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 “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师让学生分别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做着记录,并统一填表格。(表格略。) 

  生汇报测量的结果:内角和约等于180°。 

  师启发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用拼角法验证。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约等于180°,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生:我们手里有一些三角形,可以动手拼一拼。 

  生:还可以剪一剪。 

  师:那同学们就开始吧! 

  (拼、剪、折等方法,检验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生: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是180°,所以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生:我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也是180°。 

  生: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出示题目:在三角形中,已知∠1=78°,∠2=44°,求∠3=的度数。 

  2.已知∠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猜一猜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图略,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学生猜后,教师抽去遮盖的纸,进行验证。 

  通过以上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并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答180°。)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对,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师:究竟谁对呢?(学生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你真聪明。(课件演示。) 

  四、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新知识,现在能来帮助大、小三角形进行评判了吧?(生答能。) 

  师: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探究性作业 

  求下面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图形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形

猜测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

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产生兴趣

 

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图形

争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小

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想探索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媒体展示一组三角形形

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

使学生明确,因为全面研究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展示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互纠互评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活动探究”与“形成概念”中,体验、合作、研讨、交流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体味出周长的概念,并能合作探究出周长的几种计算方法,学生会终生难忘的。是创新思维的触发,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学生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很好的体现了教师组织、合作、引导的作用。本课在教学手段方面形式多样,情景引入,实物演示,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分组交流,合作探讨,趣味设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积极建构,充分体现“学、做、用”的数学教学思想,体现生活就是数学,生活就是学习的思想。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三角形内角和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17 08:46:39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