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李朋飞    所属单位:晋城市陵川县崇文教办    提交时间: 2017-02-15 16:38:11    浏览数( 0 )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比的应用》

姓名

李朋飞

所在工作坊

小学数学9

工作单位

陵川县崇文教办

年级学科

六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这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教材创设了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鼓励学生首先实际进行分配,在分的过程中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在解决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时,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在此基础上,教材有安排了生活中不同方面的例子,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使学生认识到平均分实际上就是按照11的比进行分配。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激情导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任务二、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三、检测导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课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3.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4.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配较合理。3020就是3:2

5.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想一想:怎么分合理?说一说分法。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一下两种分配方案。

方案1:每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

 方案2: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进行分配。

 

 

 

给学生分橘子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教师直接抛出平均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小学生天真的心理决定了他们一定认为不合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教师不断的假设,学生不断的思考,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又一按比分的可能,并在对比中理解到为什么按人数比来分配是最合理的。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任务二、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方法一:列表

方法二: 画图 

方法三: 用按比例分配进行计算。

方法四: 用方程进行计算。

1.先找等量关系。

2.列方程计算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四人一小组分一分。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4、在这次分小棒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1)小组合作,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说!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对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梳理,鼓励学生大胆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解题,在学生把自己的方法汇报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节课新的知识增长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检测导结::

  1.完成课本第75页,试一试

2.练一练的1题、2题,3题。

3.让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独立试做

抢答,并说明理由

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从巩固到与生活联系引出生活中的“比”,层层深入,让学生进一步的感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同桌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 3/5 = 84(个)

 140×2/5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56个。

 

《比的应用》课堂实录:

师:既然这样,如果我现在就给你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课件背景图不变,演示教师话语)

1、师巡视辅导:写好的,可以和你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方法一:列式, 先想到5份,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3+2=5

400×3/5 =240(个)

 400×2/5 =160(个)

追问:为什么要“×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 表示什么?

生:因为大班人数占总人数的35 ,所以它分到的橘子个数应该也要占橘子总数的35

方法二:根据比的意义。

400÷(3+2

=400÷5

=80(个)

大班:80 × 3=240(个)

小班:80 × 2=160(个) 

追问:为什么要“÷(32)”?

生:因为可以把总数平均分成5份,然后大班分3份,小班分2份。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以方法1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以方法2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20 09:12:48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