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靳增琴    所属单位:晋城市陵川县平城镇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19 15:10:29    浏览数( 1 )

 

“七年级数学—代数式”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解一元一次方程

姓名

靳增琴

所在工作坊

初中数学3

工作单位

陵川县平城镇初级中学校

年级学科

七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华东师大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难点是1.体会去括号和移项法则的不同之处;
    2.
经历解方程的过程,得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方程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正确运用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困难,特别的初一学生刚刚接触代数,对代数的了解有一定的困难,多给出这样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例子,让学生从中学会并能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创设情境
   
上两堂课讨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那么那些方程究竟是什么类型的方程呢?先看下面几个方程:每一行的方程各有什么特征?(主要从方程中所含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方面分析).
    4 + x = 7; 3x + 5 = 7-2x
    x + y = 10; x + y + z = 6;
    x2 - 2x – 3 = 0; x3-1 = 0.
   
二、探究归纳
   
比较一下,第一行的方程(即前3个方程)与其余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答)
   
可以看出,前一行方程的特点是:(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根据这一命名方法,上面各方程是什么方程呢?(学生答)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第二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都超过一个;第三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的次数都超过一次,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后四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 谈到次数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 这样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上两堂课我们探讨的方程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得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些步骤.下面我们继续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探究方程中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2(x-2)-3(4x-1)=9(1-x).
   
分析 方程中有括号,设法先去括号.
   
2x-4-12x + 3 = 9-9x,…………去括号
    -10x-1 =9-9x,………………
方程两边分别合并同类项
    -10x + 9x = 1 + 9,………………
移项
    -x =10, ……………………
合并同类项
    x = -10. ……………………
系数化为1
   
注意 (1)括号前边是“-”,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2)
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
    (3) -x =10,
不是方程的解,必须把系数化为1,x = -10,才是结果.
   
从上面的解方程可知,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
    (1)
去括号;
    (2)
移项;
    (3)
合并同类项;
    (4)
系数化为1.
   
三、实践应用
   
1 解方程:3(x-2)+1 = x-(2x-1).
   
分析 方程中有括号,先去括号,转化成上节课所讲方程的特点,然后再解方程.
   
去括号
    3x-6 + 1 = x-2x + 1,
   
合并同类项
    3x-5 =-x + 1,
   
移项
    3x + x = 1 + 5,
   
合并同类项
    4x = 6,
   
系数化为1
    x = 1.5.
   
1.本题多次进行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解题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步骤.
    2.
也可把全部括号去掉后,再合并同类项后,解方程.
   
2 y取何值时,2(3y + 4)的值比5(2y -7)的值大3?
   
分析 这样的题列成方程就是2(3y + 4)-5(2y -7)= 3,x即可.
   
2(3y + 4)-5(2y -7)= 3,
   
去括号
    6y + 8-10y + 35 = 3,
   
合并同类项
    -4y + 43 = 3,
   
移项
    -4y = -40,
   
系数化为1
    y = 10.
   
:y =10,2(3y + 4)的值比5(2y-7)的值大3.
   
四、交流反馈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
去括号;
    (2)
移项;
    (3)
合并同类项;
    (4)
系数化为1.
   
(1)去括号是依据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外的符号,同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
    (2)
去括号后,若等式两边的多项式有同类项,可先合并同类项后再移项,以简化解题过程.
   
五、检测反馈
    1.
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解方程:2(x + 3) - 5(1- x) = 3(x - 1)
   
2x + 3 – 5 - 5x = 3x - 3,
    2x - 5x – 3x = -3 + 5 - 3,
    -6x = -1,
    2.
解下列方程:
    (2)5(x + 2)= 2(5x -1);
    (3)2(x-2)-(4x-1)= 3(1-x);
    (4)4x - 3(20 - x) = 6x - 7(9 - x);
    (5)3(2y + 1) = 2(1 + y) + 3(y + 3).
    3.
列方程求解:
    (1)
x取何值时,代数式3(2-x)2(3 + x)的值相等?
    (2)
x取何值时,代数式3(2-x)2(3 + x)的值互为相反数?
    4.
已知 是方程 的解,m的值.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解方程:3(x-2)+1 = x-(2x-1).
   
分析 方程中有括号,先去括号,转化成上节课所讲方程的特点,然后再解方程.
   
去括号
    3x-6 + 1 = x-2x + 1,
   
合并同类项
    3x-5 =-x + 1,
   
移项
    3x + x = 1 + 5,
   
合并同类项
    4x = 6,
   
系数化为1
    x = 1.5.
 

y取何值时,2(3y + 4)的值比5(2y -7)的值大3?
   
分析 这样的题列成方程就是2(3y + 4)-5(2y -7)= 3,x即可.
   
2(3y + 4)-5(2y -7)= 3,
   
去括号
    6y + 8-10y + 35 = 3,
   
合并同类项
    -4y + 43 = 3,
   
移项
    -4y = -40,
   
系数化为1
    y = 10.
   
:y =10,2(3y + 4)的值比5(2y-7)的值大3.

1.本题多次进行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解题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步骤.
    2.
也可把全部括号去掉后,再合并同类项后,解方程.

)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的维度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教学

设计

方案

50

课题概述 

5分)

优(4~5分) 

良(3~4分)

一般(1~2分)

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 课时安排有清晰的说明;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 况,以及课的意图

陈述不力

教学思想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0~4分)

尊重学生差异;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没有体现

学习目标分析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0~4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  符合年段特征;  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与学段学习总目标不一致

教学过程设计

 20分)

优(16~20分)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有清晰的目标说明;

良(10~15分)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一般(0~10分)教学策略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一致,,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

教学评价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提供了教学评价,且清晰明了 

未提供教学评价,或采取的评价方式不当

教学评价设计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1 解方程:3(x-2)+1 = x-(2x-1).
   
分析 方程中有括号,先去括号,转化成上节课所讲方程的特点,然后再解方程.
   
去括号
    3x-6 + 1 = x-2x + 1,
   
合并同类项
    3x-5 =-x + 1,
   
移项
    3x + x = 1 + 5,
   
合并同类项
    4x = 6,
   
系数化为1
    x = 1.5.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22 10:17:55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