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韩笑枫    所属单位: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1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

姓名

韩笑枫

所在工作坊

初中地理1

工作单位

附城镇办中学

年级学科

七年级地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
.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
.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师生互动 3.讨论4.课堂练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讨论、交流

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
读教材p26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
.读教材p26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
读教材p27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2.
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完成任务

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
.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
.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课堂实录内容:

《大洲和大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
读教材p26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
.读教材p26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
读教材p27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小结: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2.
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