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田三芳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城北北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6-12-26 15:38:00    浏览数( 27 )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

姓名

田三芳

所在工作坊

网校整合幼儿1

工作单位

高平市城北幼儿园

年级学科

大班语言

教材版本

多元智能整合课程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难点: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班的孩子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也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机。所以我借助这个寓言故事,引起孩子对物体在水中成像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过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故事

倾听故事

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猜谜语

根据谜面猜出谜语

锻炼幼儿思维能力

提问法

幼儿回答问题

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指导幼儿的实验

实验法

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设计

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自主操作实验,了解《水中成像》的简单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七、教学板书

猴子捞月亮

(图) 没捞到

不动脑 不认真思考

老师评语

以谜语的形式导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具新颖,教学过程紧密衔接,条理清楚,层层递进。

评语时间 :2017-02-15 12:20:12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