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赵民珍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寺庄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4 ) 【推荐】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黄山奇松

姓名

赵民珍

所在工作坊

小学语文5坊

工作单位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寺庄小学

年级学科

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已不再是难点,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也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他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近义词替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品析词语句子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并且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美景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揭题,引入情境

教师边播放录象《黄山风光》视频,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于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 ,到处都有它们潇洒、停休的身影。正是有了这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的氛围中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优美的黄山风景视频,创设出黄山独特景色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二、设问导读,感受奇松

1、  同学们如果要让我们去寻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生答:玉屏楼)       

2、 你从哪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a、 谁对徐霞客有简单的了解?(指名回答)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

b、 谁来说说什么是“黄山绝胜处”?(生答: 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

3、 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树的句子。划好了吗?(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4、小组合作,通过朗读,理解词语,总结三大名松的特点,说说奇在哪里。

默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树的句子。划好了吗?(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小组合作,通过朗读,理解词语,总结三大名松的特点,说说奇在哪里。

以小组形式选一种喜欢的松树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比赛背诵,加深印象

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把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得最快最熟练。

教师如把材料嚼得太细,学生无须咀嚼,就直接把老师所讲的吞咽下去,结果是食而不知其味。学生成了装学问的容器,而绝不是独立思考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提供服务。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分别出示了三大名松图,学生由图引路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进一步去读书、去思考,去对照,去辨别,去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品味。

进行比较朗读,特别是文中第2自然段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语句。通过比较,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

过渡: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感受,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三、写一段介绍黄山美景的导游词

学生动笔写,然后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美景

如果让学生当导游去介绍,一则口语交际,二则背会课文,三则气氛热烈,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在当导游的同时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习了表达,学习了倾听,学习了评价,促进了发展。

四、总结全文,拓展深化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屏显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同学们,把今天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分享一下。说不定,听了你介绍,他们会带你去黄山游玩呢。

作业:1、摘抄描写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篇章,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2、仿照一棵奇松的写法写一种花。

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说说文中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并说说文中的松树的写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复述全文,深化感知。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让学生掌握方法,有利于终身学习。知道课文松树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读促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内容

等级

优秀

4分)

良好

3分)

一般

2分)

1分)

合作学习

框架

1.目标描述清晰、准确,且可观察或测量

 

 

 

 

2.目标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21世纪技能

 

 

 

 

3.目标描述能够说明了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行为或能力的变化

 

 

 

 

4.时间制定合理,能确保目标的实现

 

 

 

 

5.分组方式合理

 

 

 

 

6.合作者互动方式多样且有助于完成任务

 

 

 

 

7.所选工具类型多样且支持师生协作

 

 

 

 

8.所选工具适合所设计的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

活动

1.情境真实有趣,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背景能够突出活动主题

 

 

 

 

3.任务描述简单明了且具有可行性

 

 

 

 

4.任务能够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5.任务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6.成果展示方式多样

 

 

 

 

评价

1.评价工具能测量学习目标的达成

 

 

 

 

2.评价工具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

 

 

 

 

3.量规维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表现且行为描述可观测

 

 

 

 

4.评价内容描述清晰明确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板书设计

迎客松 虽然……却……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如同……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好像……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